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开设1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教师近8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中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各1人;教育部社科委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副主任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影响力人物2名、提名人物2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三秦人才7人、宝钢奖获得者4人、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8人等;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标兵3人、能手3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宏波、卢黎歌
国家级教学名师:卢黎歌
陕西省教学名师:卢黎歌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人物:王宏波、卢黎歌
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委员:卢黎歌(第八届)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燕连福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卢黎歌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王宏波
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宏波等
三秦人才津贴专家:卢黎歌
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卢黎歌
陕西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陈建兵
陕西省先进社科工作者:李景平
学科建设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流后备专业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名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一流后备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家级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医学伦理学、《论语》的智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伦理学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巨人的足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国家级教学创新中心:全国高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创新中心
教育部名师工作室:教育部思政课陆卫明名师工作室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虚拟教研室
教学成果
时间 | 奖励名称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
2015年 |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理念新机制新内容新方法研究与实践 | 王宏波、燕连福、卢黎歌、陆卫明、刘儒、陈学凯、陈建兵 |
2018年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高校思政课“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 | 王宏波,燕连福,苏玉波,卢黎歌,陆卫明,刘儒,陈建兵,周远,郑冬芳,李永胜,杨华,宋永平,马金玲,宋希斌,韩锐,樊晓燕 |
资料来源: |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5月,学院学生1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累计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等各类国家、省部级科创竞赛奖项10余项。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