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2月,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6个,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际合作基地1个,“111引智”基地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服役环境预示分中心、陕西省先进飞行器服役环境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天结构振动控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核结构安全与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轻质非均匀介质的力学行为(2011-2013年)、轻质非均匀介质的力学行为( 2014-2016年)
教育部创新团队: 固体力学
国际合作基地:丝绸之路空天技术创新中心
“111引智”基地:轻质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基础力学问题创新引智基地、智能飞行器流固耦合力学与仿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2月,学院以首席单位主持国家973项目5项,获批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以首席单位获批两机专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实施千万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在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核心技术、卫星通信精指向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国资委评选的十大“国之重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温热防护材料可靠性分析和调控的力化学耦合理论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 | 获奖年限 | 主要研究人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皮肤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 | 2015年 | 卢天健、徐峰、胡更开、林敏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 | 2012年 | 沈亚鹏、陈常青、田晓耕、王子昆、王旭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 2011年 | 俞茂宏、李跃明、马国伟、张永强、范文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复杂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合作) | 2003年 | 徐健学 |
资料来源:名录不全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