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所5个,校级研究中心2个。
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研究中心:陕西省医疗纠纷尸检中心
校级研究所:法医科学与基因组学研究所、生物证据与法学研究所、法医人工智能研究所、分子生物技术与遗传学研究所等
校级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基因组学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先后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5攻关、211、985、科技平台、nsfc项目及省部级课题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项;近5年承担教育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基础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等30余项,科研到款近5千万,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5项。
奖项 | 项目名称 | 获奖者 | 获奖时间 |
---|---|---|---|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中华民族群体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识别基础研究 | 陈腾等 | 200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类基因组多态性和特殊微量物证个体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李生斌等 | 2009年 |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分子遗传标记多样性在免疫遗传学及法医学中的系统研究 | 朱波峰 | 2012年 |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基于波谱分析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研究 | 王振原 | 2015年 |
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 基于影像学的颅面部软组织测量及其应用研究 | 陈腾 | 2016年 |
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 电泳凝胶颜色、脱色与移动装置的研制及其教学科研应用 | - | 2018年 |
资料来源: |
项目(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项目来源 |
---|---|---|---|
藏彝走廊世居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查 | 李生斌 |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 科技部 |
伏隔核mir-29/dnmt3/meg3通路参与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机制研究 | 陈腾 |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于光、质谱分析及微生物组学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 王振原 | 2018年1月—2022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谷氨酸受体在酒精依赖大鼠冲动性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 赖江华 |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左旋clau对吗啡成瘾孕鼠子代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顾珊智 |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前额叶皮层-海马环路染色质重塑在吗啡成瘾记忆中的作用 | 阎春霞 |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神经元actin骨架蛋白重构在阿片成瘾记忆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阎春霞 |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δfosb及其上游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人工干预对ma慢性依赖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 | 刘新社 |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于micrornas与glu-nmdar神经递质系统在甲基苯丙胺依赖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 刘新社 |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galanin system在吗啡成瘾记忆中的作用机制 | 王振原 |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于现代光谱检测技术研究温度等关键因素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 | 王振原 |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hint1蛋白缺乏影响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 党永辉 |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hint-/-小鼠精神分裂样表型筛选及vta-nac-pfc通路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 党永辉 |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伏隔核多巴胺d3受体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参与吗啡行为敏化的分子机制 | 李涛 |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多巴胺受体家族介导安非他明成瘾机制研究 | 魏曙光 |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多巴胺受体通过调节伏隔核bdnf参与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 | 朱杰 | 2015年1月—2017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用于法医毒物分析样品前处理中功能化磁性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分离机理研究 | 冯祖飞 |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于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的中国汉族海洛因依赖遗传学分析 | 魏曙光 | 2016年1月—2019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海洛因依赖小鼠伏隔核/海马/前额叶皮质中双重特异性磷酸酶关键基因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 朱永生 | 2016年1月—2019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mir-195、mir-107和mir-137的精神分裂症标志物筛查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 官方霖 | 2015年1月—2017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奶山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挖掘及泌乳相关基因鉴定 | 张宝 |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底外侧杏仁核组蛋白乙酰化对海洛因成瘾记忆调控机制研究 | 王云鹏 |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去乙酰化酶sirt3保护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 孙钦儒 |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pkm2调控h2b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 陈苏 | 2018年1月—2021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青春期甲基苯丙胺暴露对小鼠脑发育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 | 陈腾 | 2018年1月—2021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ma成瘾小鼠大脑差异表达microrna及其调控作用研究 | 陈腾 |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基于基因组遗传信息网络的甲基苯丙胺诱导精神障碍关键易感基因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官方霖 | 2018年1月—2021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新microrna-novel-m009c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研究 | 朱莉 | 2018年1月—2020年12月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吗啡依赖小鼠nac中mkp-1/3分子机制研究 | 朱永生 | 2016年5月—2017年12月 | 中国博士后基金 |
cd38介导的sirt3活性调节在ad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 孙钦儒 | 2017年5月—2018年12月 | 中国博士后基金 |
多巴胺受体在海洛因成瘾冲动性行为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 王云鹏 | 2015年6月—2017年6月 | 中国博士后基金 |
基底外侧杏仁核中sirt1对海洛因成瘾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 | 王云鹏 | 2016年1月—2017年12月 | 陕西省科技厅 |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精神分裂症小rna诊断模型及分子机制研究 | 张宝 | 2017年1月—2018年12月 | 陕西省科技厅 |
ampk-sirt3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 孙钦儒 | 2017年1月—2018年12月 | 陕西省科技厅 |
新型多位点dna条形码组合鉴定茄科植物种属的新方法研究 | 解巧利 | 2016年1月—2017年12月 | 陕西省科技厅 |
资料来源: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