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6个教研室和1个系,2个本科专业。
教研室:电机教研室、电器教研室、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绝缘教研室、测控技术教研室、工业自动化教研室
系:电力工程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203人,其中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陕西省教学名师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3名;教授55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57人,高级工程师16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海外兼职教授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团队
专职院士:邱爱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锡凡(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张乔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乔根等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交叉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交叉学科博士点: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叉学科硕士点: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能源动力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能源动力
重点学科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电气工程学科2017年、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陕西省精品课程8门,是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路
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电路、工程电磁场、电工学等
陕西省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学)电工电子技术、 工程电磁场、电路、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现代测试技术
教学成果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优秀教材4部,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0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电路》(第5版)、《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年份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等级 |
---|---|---|---|
1993年 | 《电路电磁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 江慰德,钱秀英,刘崇新,周佩白,江家麟 | 二等 |
1997年 |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教材) | 黄俊,王兆安 | 二等 |
2001年 |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王兆安,邱捷,刘涤尘,韩力,罗先觉 | 二等 |
2005年 | 按大电类专业培养宽口径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王兆安,邱捷,罗先觉,马西奎,杨拴科 | 二等 |
2018年 | 明确目标、创新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电气工程领军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罗先觉,别朝红,杨旭,荣命哲,刘进军,李盛涛,王兆安,张保会,杨爽,方丽 | 二等 |
2022年 | 战略需求牵引、重大项目支撑、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国家急需电气工程一流人才 | 邱爱慈,汤广福,别朝红,王锡凡,吴坚,杨旭,彭宗仁,李兴文,李盛涛,孙凤举,马西奎,谢彦召,梁得亮,祝令瑜,方丽 | 二等 |
资料来源: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