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西安航空学院设有16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39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
院系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飞行器学院 | 航天航空类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
民航学院 | 航天航空类 |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 | |
飞行技术 |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飞行技术 |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机械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智能制造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含中德合作办学) | ||
自动化类 | 机器人工程 |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工程 | ||
仪器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车辆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车辆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 ||
汽车服务工程 | ||
能源与建筑学院 | 能源动力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土木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程管理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
物联网工程 | ||
经济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类 | 电子商务 |
工商管理类 | 财务管理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
理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秘书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商务英语 | |
备注 |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3月 |
专科专业
院系 | 专业名称 | 自主专业名称 |
士官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火箭军、战支)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液压与气动技术(火箭军) | |
民航通信技术 | 民航通信技术(战支) |
学科建设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800强榜单中,西安航空学院位列第569名。
类别 | 专业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机械电子工程 |
省级一流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 |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5月
优势专业
专业名称 | 专业评级 | 专业排名 | 专业代码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b+ | 11 | 080216t |
汽车服务工程 | b+ | 40 | 080208 |
飞行技术 | b | 11 | 081805k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b | 17 | 082003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b | 41 | 130208tk |
交通运输 | b | 74 | 081801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西安航空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7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者893名(博士288名),专任教师830名。聘用特聘教授16名,其中院士2名。现有二级、三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人才60余名,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名,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入选2项,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优秀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3名,省级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6名。
客座教授院士 | 杨华勇、陈一坚、管晓宏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 宋敏 |
国家教学名师 | 刘雨棣 |
陕西省教学名师 | 宋文学、宋敏、金文、张化丽、王彩霞、杨勇、谢辉、杨亚萍、韩慧蓉 |
陕西省优秀教师 | 贺健琪、杨亚萍、李懿荣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5月,西安航空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61门。有校内实习基地及实验室19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6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1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436项,省级奖2136项。
类别 | 教学中心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一体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测控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航空发动机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飞行器飞行姿态控制系统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虚拟现实的智能铸造过程实验项目等 |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5月
类别 | 课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制冷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应用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汽车保险与理赔、传热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航空航天概论、plc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及控制、汽车构造、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原理及应用、理论力学b、飞机装配工艺学、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测控电路及装置、《统万城》导读、航空航天概论 |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飞机装配工艺、通风空调、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等 |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解放军第5720厂开展航空维修师“3+1”定制班培养;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飞机班”,与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组建“海技班”;与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合培养“军士生”;组建钱学森航空工程实验班,成立陕西航空工匠学院,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陕西省首个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为我国航空产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时间 | 交流院校 | 交流项目 |
2020年 |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 两校交流、本科及研究生交换培养 |
2019年 | 英国巴斯大学、西英格兰大学 | 学生培养、教学方法、科研情况、未来合作 |
2019年 | 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基辅理工大学 | 学校飞行器学院、材料学院的发展现状、特色学科和专业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
2018年 | 韩国鲜文大学 | 交换生等项目的合作模式和授课语言 |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5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