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8个,开设70个本科专业。
学院 | 专业名称 |
---|---|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信息工程 |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
信息对抗技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数字媒体技术 | |
软件工程 |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
机器人工程 | |
电子封装技术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工业设计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程管理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
工业工程 | |
工商管理 | |
市场营销 | |
人力资源管理 | |
财务管理 | |
电子商务 | |
行政管理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统计学 | |
人文学院 | 录音艺术 |
哲学 | |
汉语言文学 | |
汉语国际教育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
翻译 |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
医学影像技术 | |
护理学 | |
智能医学工程 |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 应用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信息安全 |
网络工程 | |
网络空间安全 |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
人工智能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 | |
体育部 | 运动训练 |
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中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3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2个学科位列全球排名前1‰。类别 | 名称 |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涵盖)、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密码学 |
省部级重点学科 | 应用数学、无线电物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电子工程、密码学、情报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军事通信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路与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软件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
承办赛事
202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承办第十届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00余人、硕士生导师1900余人。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人。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中国家级人才362人次、省部级人才335人次、青年托举人才98人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38人次。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 郑晓静、郝跃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段宝岩 |
国外院士(专职) | 焦李成(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周益春(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 |
双聘院士 | 杨孟飞(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跃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向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等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 郝跃、段宝岩、田捷、郑晓静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 | 高新波、刘静、郭立新、李云松、朱樟明、马晓华、刘三阳、陈晓峰、张进成、李赞、盛敏、刘宏伟、公茂果、杜兰、邢孟道 |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 | 公茂果、杜兰、王爽、董伟生、周峰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 | 李建东、李赞、廖桂生、刘宏伟、马建峰、李云松、张向荣、石光明、杜兰、高新波、陈晓峰、郭立新、盛敏、张进成、董伟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郑晓静、李建东、杨银堂、廖桂生、高新波、郭立新、刘宏伟、朱樟明、盛敏、李赞、邢孟道、魏志义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 保铮、梁昌洪、吴顺君、郝跃、周渭、郭立新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郑晓静、焦李成、郝跃、杨银堂、李建东、廖桂生、马建峰、郭立新、高新波、刘宏伟 |
跨世纪人才优秀计划入选者 | 郑晓静、焦李成、杨银堂、廖桂生、刘三阳、冯大政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廖桂生、刘红侠、苏玉鑫、邵晓东、杜兰、史琰、薄立军、李阳阳、谢拥军、刘延平、盛敏、张进成、李龙、杨淑媛、马晓华、胡核算、朱圣棋、张林让、邢孟道、李赞、王彤、李云松、裴庆祺、周峰、陈渤、韩一平、刘静、张变玲、赵力强、王从思、王爽、邓成、陈晓峰、高新波、刘宏伟、谢雪梅、公茂果、陈为胜、陈贵敏、李勇朝、田聪、马文平、陈伯孝、李真芳、杜荣、侯彪、刘英、苗启广、张向荣、张玉、朱樟明、常永奎 |
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者 | 焦李成、刘三阳、郭立新、郝跃、庄奕琪、杨银堂、葛建华、张进成、李建东、廖桂生、张建奇、段宝岩、马建峰、张海林、水鹏朗 |
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 郑喆坤、高卫峰、闫峥、林珍华、韩根全、胡波、韩伟、王宏、衣建甲、林珂、栾浩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梁昌洪、孙肖子、傅丰林、刘三阳、周益春、李晖 |
省级教学名师 | 傅丰林、梁昌洪、刘三阳、吴振森、孙肖子、陈南、李建东、郭宝龙、杨跃、赵建、徐国富、武波、李晖、庄奕琪、石光明、胡予濮、曾兴雯、郭立新、周佳社、王泉、周端、刘乃安、孙万蓉、崔江涛、夏永林、苏涛、李团结、邓成、顾华玺、于少勇、苗启广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微波教学团队、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自主可控嵌入式系统教学科研团队、机电科技研究所教师团队 |
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5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 | 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光信息与功能元器件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电波测量与天线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导航、探测与制导实验教学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网络空间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2、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电磁场与无线电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技术、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工商管理、应用物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金融学、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商务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英语、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物联网工程、工业工程、哲学、生物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微波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高职)、模拟电子线路基础、通信原理、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高频电子线路、线性代数、计算机网络(网络教育)、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预测与决策 |
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成果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共同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交流模式,开展的“寒暑假国外名校访学游学”、“本科生联合培养”、“本硕连读”、“双硕士”、“硕博连读”、 “双博士”等交流项目达百余个。学校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成立“西电-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并纳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学校在德国、多米尼克、马来西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课堂),与美国、英国、法国著名大学合作运行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国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42个国家的188所知名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海外知名高校、跨国公司等建立67个联合实验室。学校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成立“西电-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并纳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学校在德国、多米尼克、马来西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课堂),与美国、英国、法国著名大学合作运行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