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布局
游览路线
2020年,景区推出“城市微线路·可以阅读的五大道”,具体路线为:民园广场——五大道游客咨询中心——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拜石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乘马车游名人故居——五大道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马克西姆法餐厅——五大道名人印象馆——“廉润初心”文化传播推广中心——先农大院展览馆——先农大院——庆王府——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沉香艺术博物馆——北疆博物馆。交汇道路
马场道
位于天津市城区中南部,是五大道中全国较为知名的一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和平区与河西区的分界街道。东北起南京路,西南自吴家窑大街入河西区,折向南止于天津市工业展览馆。长3216米,宽18-5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原系英扩展租界,1901年随建赛马场而建,故名马场道。
最初铺设于1903年的马场道,距今已过了一百多个年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先后在天津瓜分了九国租界,在租界内为所欲为。马场道原名“马厂道”,当年修建这条路就表面上看,是英国人为了方便赛马娱乐而修建的道路,是英国人为第三次扩展英租界划好的界址,以“沟通马场交通”为名,在尚不属于英租界的地面上,重修从英租界中心区至赛马场的一条马路,命名为“racecourseroad”(“马厂道”)。
“马厂道”初建时,南至佟楼南部赛马场,北延长至今浙江路与泰安道交口。“先有马场,后有马场道。”为方便通向跑马场,因两旁多为低洼荒地,修筑了一条渣石路,后便自然形成了曲折的马场道雏形。通向跑马场的其实不止一条马场道,但最为天津人熟知的便是这条和平与河西的分界道路。
随着马场道的建成及周边的变化,陆续在路的两旁出现了大批欧式建筑群,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仍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里汇集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等世界各地建筑流派,以马场道为主的“五大道”遂被世人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形成了五大道的独特道路。
睦南道
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
大理道
大理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北到新华南路,西南到西康路,全长1745米,南北两侧分别与睦南道和常德道平行。
大理道原名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修筑于1929年。大理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至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
常德道
常德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到民园体育场,西到西康路,全长1219米,南北两侧分别与大理道和重庆道平行。常德道属于著名的五大道地区,是其中6条东西向道路中最短的一条。
常德道原名科伦坡道(colombo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常德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至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1929年修建此路。
重庆道
重庆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到马场道,西到昆明路,全长1919米,宽10米,南北两侧分别与常德道和成都道平行。重庆道属于著名的五大道地区,全路属于文化景观保护区范围。
道路名称 | 历史名称 | 交汇路段 |
---|---|---|
马场道 | 马厂道 | 泰安道至天津迎宾馆 |
睦南道 | 香港道 | 西康路至马场道 |
大理道 | 新加坡道 | 西康路至新华路 |
重庆道 | 剑桥道 | 河北路至马场道 |
爱丁堡道 | 昆明路至河北路 | |
常德道 | 科伦坡道 | 西康路至衡阳路 |
成都道 | 伦敦道 | 西康路至南京路 |
郑州道 | 都柏林道 | 新华路至南京路 |
西康路 | 海光寺道 | 营口道至马场道 |
昆明路 | 康伯兰道 | 马场道至成都道 |
云南路 | 登百敦道 | 营口道至马场道 |
桂林路 | 格拉斯哥道 | 南宁路至马场道 |
衡阳路 | 马耳他道 | 大理道至重庆道 |
河北路 | 威灵顿道 | 南京路至马场道 |
新华路 | 牛津道 | 南京路至马场道 |
香港路 | 泰安道 | 马场道至重庆道 |
南京路 | 围墙道 | 营口道至徐州道 |
湖北路 | 怡丰道 | 南京路至重庆道 |
澳门路 | 西德尼道 | 洛阳道至重庆道 |
洛阳道 | 达拉克道 | 湖南路至澳门路 |
湖南路 | 西芬道 | 成都道至重庆道 |
长沙路 | 加的夫道 | 西安道至重庆道 |
贵州路 | 大北道 | 营口道至西康路 |
南海路 | 摩西道 | 洛阳道至重庆道 |
街区设计
英租界最初是按照英租界殖民地城市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的,其《天津土地章程和通行章程》是不允许华人在租界内租地、盖房或居住的。但是后来随着“推广界”的划定,租界规模大为增加,开始允许华人上层在这一地区投资建房并居住。但是,英租界当局相继制订了很多租界规划和管理的法规,要求租界内的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美观标准,不得有损邻居的既得利益或妨碍邻居的舒适和安逸。还提出了分区制规划,将推广界划分为三个区,即一等区、二等区和三等区。今日的五大道范围,恰好位于一等和二等区域内。根据这些法规,一等和二等区内只准建造欧洲式建筑,并且规定一等区只能建造住宅,二等区也以建造住宅建筑为主。还有,只允许建造每所造价不低于3000两的住宅,禁止建造低等房屋。按照条例,房屋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所在地块的60%,这也就是说每幢房屋要留出40%的空地,用于花园等绿化设施的修建。还要有2000立方英尺左右的客厅;建筑主体不能影响邻居房屋的通风和采光;不能采用相同的房屋设计图纸等。此外,对建筑退线、占地面积、容积率、房屋间距等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
这样的规划方案,实际上是要将推广界建设成为一个现代高级住宅区。租界当局又配以完善的公共设施建设,这里不但有学校、医院、花园,还有体育场、游泳池、墓地。绿化植被都非常好,道路林荫,环境优雅,街区道路也是20至40米的宽度。室内一般都配有抽水马桶、暖气锅炉、浴缸电气、垃圾处理和消防设施,形成了非常适宜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与环境。
优雅的人文环境,先进的配套设施,吸引着租界内外的上层人士前来。居住在租界旧街区的社会上层人士纷纷迁入此地居住,华人上层如满清遗老遗少、北洋军政界要人、洋行买办、实业家等更是趋之如鹜,他们一方面为躲避战乱,另一方面为了享受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纷纷来此投资建房。由此,一幢幢不同风格的高级住宅及其公园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的高级住宅区逐渐形成。至今,五大道地区还留存有300多处名人居住过的房屋,现存历史建筑超过1000幢,向人们讲述这里曾经的风云变幻与沧桑历史。
建筑特色
五大道地区严格的规划章程和要求,使这里的建筑不但充满异国风情,风格也是多样。负责设计建设的设计师也紧跟当时世界的建筑潮流,将各类建筑风格和模式在五大道地区进行试验和展览。因此,也有人将五大道的建筑称为“现代风格建筑的实验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英国乡村风格、西班牙风格、法国风格的建筑,也能看到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甚至还有很多中西结合、风格杂揉的建筑。既有独栋别墅,也有联排式、双拼式的别墅类型,譬如民园西里、先农大院、安乐村等。公寓式大楼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如民园大楼、香港大楼、茂根大楼等都是这类建筑的代表。还有意大利建筑师鲍乃第使用一种特有的烧成瘤状的过火砖作为墙面的装饰,设计了疙瘩楼,如河北路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旧居。园林艺术
五大道地区位于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汇聚着各具风格的建筑。据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科科长黎强介绍,五大道地区树木以多元化为主线,乡土树种为根本,力图构建整体风格统一,各条路又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五大道地区目前共有行道树约4500株,庭院树木万余株。五大道地区的行道树在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马场道为银杏,睦南道为国槐,大理道为西府海棠,常德道为白蜡,重庆道为栾树,成都道为国槐。庭院及公园、绿地内常见的大乔木有白蜡、杨树、泡桐等品种。
待明月高悬,凌晨的大理道又是另一番景致:一簇簇海棠花涌动在月色通透的天幕中,褪去了白昼的喧嚣,静谧的街道上氤氲着海棠花的清香。繁花深处,春风沉醉。2021年和平区城管委对33个老旧小区、11条老旧小区周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建设10个“口袋花园”,提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