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下设13个二级学院(部),开设职业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58个。学院设置 | 职业本科专业 | 高职专业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工程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智能光电技术应用 | ||
光电显示技术 | ||
集成电路技术 | ||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 节电技术与管理(新能源技术方向) | |
现代通信技术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方向)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增材制造技术 | ||
数控技术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软件技术 | ||
移动应用开发 |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
建筑工程学院 | - | 现代物业管理 |
建筑消防技术 | ||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 | ||
工程造价 | ||
建设工程技术 | ||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商学院 | - | 大数据与会计 |
金融服务与管理 | ||
连锁经营与管理 | ||
工商企业管理 | ||
市场营销 | ||
艺术设计学院 |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影像媒体方向)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 | ||
产品艺术设计 | ||
环境艺术设计 | ||
外语外贸学院 | - | 商务英语 |
应用英语 | ||
应用法语 | ||
应用日语 | ||
文化与传媒学院 | - | 播音与主持 |
影视编导 | ||
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 | ||
网络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 |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 | 空中乘务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
旅游管理 | ||
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 |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 ||
时尚表演与传播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
包装策划与设计 | ||
环境工程技术 |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 生物制药技术 |
食品生物技术 |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
医学生物技术 | ||
国际学院 | - | 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
连锁经营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 ||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
智能商务学院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 |
移动商务 | ||
现代物流管理 | ||
信创学院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
工业软件开发技术 | ||
工业互联网技术 | ||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71人,兼职教师4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80人,具有高级职称44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62·63%;有教育部督学1人,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技术技能大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名,湖北省技术能手2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
名录 | 姓名 |
---|---|
全国优秀教师 | 朱红、王红春 |
全国技术技能大师 | 温振华 |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教师 | 孔莉 |
“楚天名师” | 李雪等 |
省级教学名师 | 王军等 |
湖北省技术能手 | 胡艳、杨宁、刘会敏、周倩倩、刘班、项阳阳、王珊珊、孙涛、赵德宝、邓小飞、潘阳子、刘丽莉等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7个,省级优势专业46个;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拥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4门,参与建设教育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课程13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类别 | 专业 |
---|---|
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重点专业 | 光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生物制药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 通信技术、酒店管理 |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光电技术应用、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商务英语、建筑工程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等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电子与信息大类-电子信息类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 | 交通土建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 电子商务、服装设计、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
资料来源: |
学院 | 资源库名称 | 级别 |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空中乘务 | 国家级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智能光电技术应用 | 省级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省级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省级 |
资料来源: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服装结构与工艺、冲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法规等 |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移动基站建设、高职基础应用英语、高职基础应用英语、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精密测量技术、基因操作技术等 |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移动基站建设 |
湖北省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 | 冲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服装结构与工艺、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食品分析技术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43部教材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中3部获评“全国优秀教材”。
类别 | 项目内容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法自然 尊传统 博学识”理念引领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高职院校“四维五阶”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
高职服装类专业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 |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型构建与长效机制建设 |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浸润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 |
“纺织之光”2022年度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 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产创研赛“四轨并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多元浸润”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服务国家战略品牌“产教相融共育”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进乡土”乡建农创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 | |
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 | “法自然 尊传统 博学识”理念引领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高职院校“四维五阶”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
校企混合所有制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 |
湖北装备制造专业群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探索与实践 | |
从自主学习到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
高职院校“全程化”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
基于“互联网+”的思政课“ped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
湖北省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 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 |
基于“双证融接“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研究 | |
基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高职光电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
项目名称 | 来源 |
---|---|
“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书证融通课程开发 |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
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例 |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途径与质量保障研究 |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
湖北省职业院校干部队伍培训研究与实践 | 湖北省教育厅委托课题 |
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强省战略 | 民盟湖北省委参政议政课题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 |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入选项目 |
“职教高考”制度设计及湖北模式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生态系统构建的行动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湖北“校帮院”职教援疆模式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新《职教法》视域下湖北省职教教师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社会互赖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资助课题 |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湖北实施研究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资助课题 |
湖北省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战略匹配规划研究 | 湖北省教育厅委托课题 |
资料来源: |
学生成绩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学生近三年获世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2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总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曾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先后开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55个,培养1000余名来华留学生,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累计建成1个海外分校 、2个海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个“ 荆楚工坊”,“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累计培训超6000人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2000余名本土化技术骨干。
校企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1495家企业(其中产教融合型企业60家)深度合作,将产业需求有机融入75个专业从招生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吸引华为、长江存储、华星光电、腾讯、顺丰航空等400多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9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21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98个,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358门、教材54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503人;学校的13个二级学院全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华星光电、海康威视等1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1336人。与华星光电、都市丽人等企业联合开设现代/新型学徒制班17个、聘请企业师傅224人、培养学徒688人。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