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27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
教学单位 | 本科专业 |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中国拳击学院) | 运动训练 |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中国健美健身学院) | 舞蹈学、舞蹈表演、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
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体育)管理、经济学(体育经济)、体育经济与管理、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院(原健康科学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 |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新闻学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机械电子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武汉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体育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中国水上运动学院) | 赛艇、皮划艇、拳击、摔跤、跆拳道 |
武汉体育学院足球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 |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学院 | 运动训练 |
附属医院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原名: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体育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工商管理、特种医学、新闻传播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 体育、应用心理、艺术、新闻与传播 |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 体育学 |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类别 | 名称 |
---|---|
省级教学团队 | 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
运动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运动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团队 | |
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团队 | |
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体育工程教学团队 | |
体操运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健身健美专项教学团队 | |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 |
经济与管理学院休闲教研室 | |
新闻学教研室 | |
武术理论与养生教研室 | |
体操教研室 | |
武术套路教研室 | |
武术搏击教研室 | |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 |
举摔柔教研室 | |
心理学教研室 | |
社会体育教研室 | |
经济教研室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 | 体育教育、公共事业(体育)管理、运动训练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新闻学、运动训练、休闲体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篮球、健身气功·易筋经 |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 | 健身气功·易筋经 |
资料来源: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资源共享课 | 篮球、体操 |
省级品牌专业 | 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新闻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舞蹈表演 |
省级精品课程 | 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游泳、体育解说平台、现代体育与社会进步、田径、学校体育学、乒乓球 |
资料来源:备注: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共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排名) | 奖励级别 | 年度 |
---|---|---|---|---|
1 | 体育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 汤起宇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5年 |
2 | 运动生理学mcai课件制作与应用研究 | 封飞虎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5年 |
3 | 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 万晓红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9年 |
4 | 网球专业课抗压力教学方法研究 | 王海明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5 | 武汉体院督导体制构建与运行机制应用研究 | 孙义良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6 | 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吕万刚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7 | 术科课堂教学(训练)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研制与应用 | 胡亦海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9年 |
8 | “运动选材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探索与应用 | 王金灿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9 | 优秀运动员外语学习心理及学习策略研究 | 杨梅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10 | 高等体育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武汉体院的改革与实践 | 漆昌柱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11 | 体育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高雪峰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12 | 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训练法多媒体教学片的研制与应用 | 陈国慰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13 | 网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王海明等 | 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9年 |
14 | 目标管理为主导的体育院校教学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的研究与实践 | 黄浩军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2年 |
15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孙义良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2年 |
16 | 体育工程学专业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创新 | 郑伟涛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2年 |
17 | 学训结合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创新 | 彭道海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2年 |
18 | 体育新闻评论(教材) | 万晓红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19 | 高等院校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 | 王海明等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学生张香花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赛艇项目1枚银牌和1枚铜牌,实现中国划船项目在奥运会奖牌上历史性突破,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近四十年来,培养和输送了孟关良、杨威、程菲、管晨辰、王宗源、汪周雨、吕会会、孙悦雯、王子凤等一大批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累计在世界三大赛获得金牌218枚(其中东京奥运会上取得3金5银1铜);在亚运会获得金牌112枚(其中杭州亚运会上取得27金7银3铜);在全运会获得金牌127枚(其中陕西全运会上取得22金15银19铜)。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知名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体育局、行业体协和企业在科技服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建有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中国水上运动学院、中国拳击学院、中国健美健身学院、中国龙狮运动学院及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