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汉理工大学咸宁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武汉理工大学学术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建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11个。学校先后建立了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政府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级别科研平台
国家科研基地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温轻合金及应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研基地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信息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科研基地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研基地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其它科研基地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湖北省委统战部)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空军后勤部)
湖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
参考资料:
学校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新材料研究所城镇供水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硅酸盐工程中心高机动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文化研究中心
摩擦学研究所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材料保护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软科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工业遗产与文化研究中心
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射频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电动汽车研究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国际玻璃研究中心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港口机械检测实验室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制造研究中心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运用技术实验室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创新设计中心
微系统研究中心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中心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中心先进材料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印刷光电子“产学研”研究中心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创新设计工程研究中心重大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
汽车服务工程研究中心海绵城市研究中心
科教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造船史研究中心纳微结构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大数据研究院
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中心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检测实验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内河航运技术研究中心邮轮游艇设计研究院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精细化工研究中心
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高性能舰船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
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
电子商务与智能服务研究中心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
国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教育立法研究中心
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
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器件飞秒光制造中心
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科研人才团队
类型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功能复合材料新结构创制与制备科学基础
湖北省创新群体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特性的研究
多层次复合结构形成原理与制备新技术
重大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其耐久性设计
高性能绿色氧化锡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多元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纳米光催化新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
基于光催化和多相催化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性能轴承环轧制微观组织演化与控制研究
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
玻璃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材料
超宽频吸波超材料和柔性光子链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面向氢能源安全的光电敏感材料和新型光纤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柔性、灵敏、智能电子皮肤的构筑与性能
有色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老化测试与重生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五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5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830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5篇、nature发表论文6篇。
国家科技奖励
年度奖项项目主持人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磁致增强热电性能新方法与热电磁耦合新效应赵文俞
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潘牧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严苛环境工程应用开发王发洲
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水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成套技术胡曙光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性能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科学和输运调控机制麦立强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动态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姜德生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华林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严新平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余家国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热电材料快速制备与高效器件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张清杰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跨度漂浮型铁路斜拉桥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新技术瞿伟廉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宽温、宽频高模量压电阻尼复合材料成套制备技术及其典型工程应用张联盟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傅正义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严新平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张联盟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胡曙光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华林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品化开发应用李世普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胡曙光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造船重大装备机械手肋骨冷弯机的创新与应用王呈方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华林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姜德生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姜德生
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开发胡曙光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2022年度武汉理工大学部分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年度负责单位奖励名称项目名称等级
2022硅酸盐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一等奖
2022资环学院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现代种养业废弃物无害化及生物有机肥创制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二等奖
2022材料学院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海工混凝土性能跨尺度高效传递理论和智能设计方法一等奖
2022交通物流学院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海上风电场建造核心装备关键制造技术与工程应用一等奖
2022汽车学院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复杂零件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及应用一等奖
2022光纤中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石化恶劣工况智能制造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关键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2022交通物流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复杂条件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结构成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一等奖
2022自动化学院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新能源车辆混合动力系统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二等奖
2022新材所湖北省技术发明奖高效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燃烧合成-3d打印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一等奖
2022机电学院湖北省技术发明奖大型旋转机械运行状态分布式光纤智能监测技术二等奖
2022资环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高硅铝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一等奖
2022船海能动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新型换热器绿色增效设计及关键部件制造技术与产业化一等奖
2022交通中心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功能保证关键技术及应用三等奖
2022土建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装配式混凝土高层建筑绿色高效建造新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2022新材所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磁致增强热电性能新方法与热电磁耦合新效应一等奖
2022安全应急学院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关于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供需发展规律、提高我省金融支持精准供给的建议三等奖
2022管理学院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湖北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创湖北基础设施新优势二等奖
2022新材所湖北省技术发明奖先进航空发动机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一等奖
2022汽车学院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中低速磁浮交通接触轨系统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三等奖
2022新材所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一等奖
2022汽车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东风中重型商用车绿色智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一等奖
2022汽车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体化线控纯电动底盘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三等奖
2022其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库污染修复智慧管控关键装备及技术工艺三等奖
2022化生学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甘氨酸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二等奖
2022计算机智能学院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云计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三等奖
2022硅酸盐中心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绿色氢能电化学获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性能调控机制三等奖
2022资环学院湖北省自然科学奖基于矿物禀赋的功能化设计与性能调控研究三等奖
2022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道家哲学研究三等奖
2022法学社会学院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研究(系列论文)三等奖
2022管理学院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系列论文)三等奖
2022经济学院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研究(系列论文)三等奖
2022计算机智能学院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一等奖
2022硅酸盐中心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沥青路面损伤智能识别与主动养   护决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二等奖
2022船海能动学院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山区大跨悬索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等奖
2022机电学院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气溶胶微喷射柔性电路智能共形三维打印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一等奖
2022交通物流学院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基于自主创新理论与技术的面向青少年的智能科技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二等奖
2022航运学院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面向航海实践融合机器学习的船舶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一等奖
2022船海能动学院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超大跨距薄壁型船舶创新开发与建造示范二等奖
2022交通物流学院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成套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一等奖
2022硅酸盐中心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三等奖
2022材料学院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高品质机制砂绿色制备及其在重大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二等奖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图书馆有纸本文献417万册、电子期刊3·2683万种、电子图书210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205万篇,还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等其他各类文献。

学术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创刊于1979年,其刊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汽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作为源头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文摘(rsc)、荷兰elsevier(scopus)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

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刊载材料科学(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的学术论文。重点发表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及工程、生物材料、复合材料新技术等学科且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五年规划纲要项目资助的论文。收录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光盘版》、springer、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日本jicst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科学文摘》s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原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9年。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及技术领域里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兼顾其他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有关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轮机工程、航运技术、物流工程、载运工具、航空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收录于elsevier scopus 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 inspec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csa )、中国期刊网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 )、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英国 bmt、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安全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曾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机械行业优秀期刊三等奖和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进入湖北省期刊方阵;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英国《科学文摘(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办于1988年,原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加入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高校信息网、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osid开放科学计划,台湾华艺数位艺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入库期刊,并进入了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数据库(csa:ssd)。

《交通信息与安全》

1983年创刊,双月刊 ,曾用刊名为《交通与计算机》。刊物报道交通运输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优秀科研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和新装备等)。收录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网(cnki)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收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交通科技》

为双月刊,是全国综合报道交通全行业的科技技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交通科技》的主要栏目是:道路工程、桥隧工程、智能运输与交通工程、材料与实验、养护与环保、工程管理、船舶海事、港航工程、铁路工程、物流工程与综合运输等。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网等收录。

《船海工程》

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为武汉造船工程学会的会刊,由湖北省科协主管,武汉造船工程学会和武汉理工大学主办,双月刊。主要发表有较高水平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论文,常设栏目为船舶工程、轮机工程、海洋工程、舰船技术、港航技术等。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建材世界》

创刊于1980年,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砖瓦等)、新型建材、胶凝材料与制品、复合材料、有机材料、非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建材机械与建材工业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同时报道国内外有关建材工业方面的最新科技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方向的科技文章。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交通企业管理》

创刊于1986年,为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刊,是全国交通行业、交通企业管理与经营、改革与发展的权威综合指导性月刊,由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高教发展与评估》

创刊时间为1993年为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主办,双月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海市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和台湾华艺科学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

《设计艺术研究》

为双月刊,201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一份以设计艺术学科为主体、涵盖交叉性设计学科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国内外设计艺术理论及设计艺术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传播设计艺术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资讯,推介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并以国际设计的新视角,促进中外设计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爆破》

为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爆破领域专业技术期刊,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爆破》紧密关注中国重大建设工程和爆破界前沿课题,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有机结合。连续5届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矿业工程类),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入选期刊。

《港口装卸》

为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分会联合主办。办刊方针是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海河港口、大中小港口兼顾,面向生产实际,致力于港口的技术进步,促进货物装卸的现代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曾获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

《数字制造科学》

创刊于2003年,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季刊。荣获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湖北省一级期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等荣誉。

《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

《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交叉学科材料)》是由wiley出版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开放获取式高水平学术期刊。主编为张清杰院士和傅正义院士。期刊是国际上聚焦材料与其它学科交叉前沿发起出版的首本“交叉学科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旨在发表材料学科与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生物、能源、环境、信息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