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它的前身有三个来源。
一、1948年诞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这是武汉工业大学北方支脉的源头。1951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建立。1955年,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建立。在此基础上1958年组建成立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二、1952年组建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其源头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迁址武昌昙华林,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后发展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1952年,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在江西庐山合并组建,它汇聚了新中国成立前建校的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和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科,并整体接收了武汉土木工程学校和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1953年,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并入其中。1954年,学校改为武昌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改为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12月改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学校由专科跻身本科院校行列。1960年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5年1月正式启用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校名,学校再次走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之路。
三、1955年建立的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以及1956年建立的建筑工业部高级干部学校,1957年两校合并,1958年改为党校性质的多科性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两校按照“京沈一盘棋”的方案进行调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成为本科院校。1969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战备搬迁至湖南常德601矿。1971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从湖南常德北迁湖北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6年9月,武汉工业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部门预审,1997年开始立项建设;1998年,武汉工业大学划转为教育部直属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水运工程和航运技术为主要特色,包含多学科的交通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
1946年,“以培植中等海事技术人才,促进海事建设”为宗旨,国立海事职业学校创立于武汉。
1949年7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创办交通学院。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1950年2月,校名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交通学院。1951年7月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1952年,武汉交通学院改名为武汉河运学院。1957年1月,武汉河运学院改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58年6月,武汉河运学校下放到湖北省交通厅管理,更名为湖北省河运学校。1959年,湖北河运学校改名湖北交通学校。1961年7月,湖北交通学校重归交通部领导,学校再次更名为武汉河运学校。 1963年8月,交通部对部属高校进行专业调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港口电气化专业调往大连海运学院,水运经济专业调往上海海运学院,水工建筑专业调往重庆交通学院。同时,大连海运学院造船专业和船舶内燃机专业、上海海运学院船机专业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5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本部迁至余家头新校址。7月,长江航运技术学校与武汉河运学校合并,校名仍为武汉河运学校,校址在武汉河运学校。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交通部通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和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合并后仍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同年8月,交通部任命孙国正为学院院长,免去朱国伟院长职务。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交通部通知: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与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武汉工学院。
1958年,中共武汉市委创办了武汉工学院。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和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三校合并,定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1971年12月,湖北省革委会通知,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高等教育调整的意见,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办学方向是为农业机械化服务。1979年,征得湖北省、教育部同意,学校恢复“武汉工学院”校名。1995年3月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通知,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合并发展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8月,学校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985工程”绿色建材与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2011年,学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研究团队入选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次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翌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武汉理工大学顺利通过首批立项建设示范中心复核验收,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挂牌建设。9月,武汉理工大厚德书院、武汉理工大学启航书院成立。
2023年3月31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等组成的“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6月,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7月10日,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10月10日,发起成立湖北省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月26日,牵头组建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3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黄冈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在黄冈高新区光谷“第九园”揭牌。7月15日,庆安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航空作动光纤传感工程应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校举行。9月29日,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开园,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同时揭牌并启动建设。
2025年1月23日,武汉理工大学济南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揭牌。3月19日,外高桥造船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武汉理工大学与山东海事局签署合作协议。4月15日消息,武汉理工大学已与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签署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4月23日,武汉理工大学与新疆理工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