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设有20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开设7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8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 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自动化 |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武汉纺织大学数理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分析与应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 |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 |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动画、网络与新媒体 |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 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含cfa方向班、金融科技创新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 | 生物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造价 |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 |
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武汉纺织大学体育部 | - |
武汉纺织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专业数据信息不完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有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学科群被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部分) | 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
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 现代纺织技术、时尚创意文化 |
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 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 |
截至2024年5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70余人次,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类别 | 名单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主培养) | 徐卫林 |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自主培养) | 梅顺齐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 徐卫林 |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徐卫林、张尚勇、梅顺齐、胥朝阳、王栋、夏火松、王桦、夏东升 | |
全国优秀教师 | 李琼瑛、常沛 |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徐卫林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王栋 |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姜明华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李静 | |
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 | 李琼英 | |
钱之光教育奖 | 梅顺齐、杨卫丰、孙菊香 | |
纺织之光教师奖 | 李建强、权衡、钟安华、尹敏、吴晓光、傅欣、胡新荣、吴世林、李万军、叶洪光、陶咏真、张如全、陈益人、张智明、袁大鹏、姜会钰、齐志家、刘凡、陶辉、生鸿飞、钟蔚、刘延波、邹汉涛、王运利、江学为、杨红军 | |
中国政府友谊奖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 | |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 黄皆明、黄李勇、孙菊香、乔丹、余倩 |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 第一层次 | 徐卫林 |
第二层次 | 梅顺齐、程建政 | |
优秀青年骨干人才 | 王栋、孙利 | |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 王栋、刘侃 | |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梅顺齐、邓中民、龚文邦、夏火松、易长海、夏东升、王栋、傅欣、张如全 | |
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 田辉玉、徐卫林、杨锋、刘慧宏、傅欣、吴济宏、刘侃、朱丽霞 | |
楚天园丁奖 | 傅欣 | |
湖北省教学名师 | 夏火松、李建强、胡新荣、陶辉、金艳 | |
湖北省“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 夏火松、李建强、胡新荣、陶辉、金艳 | |
湖北省产业教授 | 赵付平、曾承、蔡明文、孙菊香、夏东升、张军、黄丛、游锡火、纪华、周丰、李立军 | |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 | 钟安华 | |
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 胡新荣、刘侃、权衡 | |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 徐卫林、孙菊香、凡蓉蓉、钟安华 | |
湖北省政府编钟奖 | kuzmichev victor、guryev alexey、lygdenov burial | |
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 夏东升 | |
资料来源: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3年5月9日)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7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英语、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国家特色专业 | 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 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及加工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教师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部分) |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全环境控制与能源资源利用教学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艺术+思政"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团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融媒体背景下信息可视化传播设计教学团队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复合材料与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表演、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 |
湖北省品牌专业 | 艺术设计、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会计学 |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 纺织创意产品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与服装教学示范中心、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纺织印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纺织材料学、完美着装(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完美着装(线上一流课程)中国纺织文化、全成型针织经编产品设计与织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平面设计企业策划、纺纱学、非织造学i、大学物理ai、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可视化设计、守护"千湖之省"环境保护社会实践 |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 纺织•文化•传播、完美着装——走进服饰艺术、服装结构设计、纺织材料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线性代数 |
截至2024年5月,注:数据不完整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获奖等级 | 成果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纺织行业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面向纺织强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创意产业背景下“艺,工,贸”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适应纺织产业转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嵌入产业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性代数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人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职业能力社会化认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适应纺织经济新常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美在纺大——专业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一链·三阶·五维”国际化创意设计人才培 养路径改革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面向先进制造的“三融四阶五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施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并重,三融合,三协同”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纺织材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纺织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新文科背景下“工经融合”纺织外贸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文化传承,多元协同”的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施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等奖 | 基于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非织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5月9日,注:名单不完整 |
学生成绩
赛事名称 | 赛事等级 |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国家特等奖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 | 全国总冠军 |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国家级铜奖 |
截至2023年5月,数据来源:注:名单不完整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于2006年开始承办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成功举办了100余期援外项目,培训了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000余名政府官员及技术人员。
国家 | 学校 | 专业 |
---|---|---|
英国 | 曼彻斯特大学 | 纺织工程 |
日本 | 日本文化学园大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