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大学档案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温州大学历史沿革

温州大学

历史沿革

温州大学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走过“两校合并,七校融合”之路。

学校前身

温州师范学院

1933年,溯初先生将私立郑楼小学全部校产(估值约三万一千九百银元)捐归省有,浙江省教育厅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温州师范学校;7月25日 浙江省府第599次会议决定,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校长由王学素充任;9月5日 温州师范学校首届普师生40名、简师生50名入学。

1935年7月25日 温州师范学校校长王学素因病呈请辞职照准,省府任命徐芳田为校长;9月5日 温州师范学校举行建校2周年校庆活动;10月12日 温州师范学校剧团、教育研究会成立。1939年4月颁行《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导师制施行细则》《学生操行考查暂行规则》《学生奖惩暂行办法》等章程;10月 温州师范学校设立导师制,每班分为2至3组,由任课教师担任导师。

1941年4月19日,日军攻陷瑞安、永嘉,并在离温州师范学校6里外的沙园登陆,温州师范学校师生仓促退至宋桥 宝兴寺(离校5里);次晨又退至陶山;4月29日,日军从浃石退出,永嘉、瑞安、平阳相继光复,温州师范学校在郑楼复课;9月,温州师范学校成立毕业生服务进修指导处,设专职干部1人。

1942年8月,创办瑞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黄振极任校长;同月,日军退出永嘉一带,温州师范学校终觉在郑楼不安全,呈准浙江省教育厅,全部迁至泰顺莒江上课;10月11日 温州师范学校校友会永嘉分会成立。

1943年12月,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成立建校筹备委员会,筹得开办费80万元。1945年9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温州师范学校遵省教育厅决定迁回原址郑楼办学(在泰顺莒江共三年)。1946年9月,温州师范学校简师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

1949年8月,温州军管会派李元勋接管温州师范学校,并任命李元勋为校军管小组长;9月,永嘉县立初级师范学校停办,一年级学生21人并入温州师范学校;12月,温州师范学校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温师支部。

1951年9月,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温州师范学校。1952年7月,温州师范学校在温州市区原三育学校(今市委党校校址)设校总部,郑楼校部称分部。1953年6月温州师范学校成立函授部,开始筹建函授教育;7月,温州师范学校郑楼分部迁往温州市区总部上课;12月,浙江省教育厅宣布温州师范学校为省重点师范学校。

1956年6月下旬,温州市人委决定成立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副市长金嵘轩兼任筹委会主任,徐恭恕任副主任。1957年8月,函授部从温州师范学校分出,另成立温州地区函授学校。1958年8月12日,温州地委决定学校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9月,温州市委宣传部决定温州师范学院和温州师范学校合并,由师院党委统一领导。1959年7月,温州师范学校从师院分出,仍独立办学;10月,温州地委决定,温州师院由温州地委直接领导。温州专区函授学校划归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成立函授部。

1961年3月,温州师范学校初师班停办,学生229人回农村;9月27日,温州专员公署对温州地区原有五所大专院校进行调整,保留温州师范学院和温州医学院。1962年10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发《关于改变中等师范校领导关系的通知》,温州师范学校由省市双重领导改为省领导。1964年5月,温州师范学院撤销,成立温州地区教研函授站;10月5日,浙江省人委委教字485号文决定,撤销温州师范学院,成立温州地区教研函授站。

1970年8月,温州地区革委会政工组决定,以温州地区教研函授站为基础,成立温州地区五七师范学校。1971年2月,在温州地区教研函授站基础上,成立温州地区五七师范学校;12月11日,温州师范学校、温州地区五七师范学校合并定名为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75年8月12日,根据浙江省教育局(浙教综〔74〕第31 号)文,温州地区革委会决定,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温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在温州地区师范学校设浙江师范学院温州分校。1978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报告,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名列其中;10月,温州师专专科函授开始招生。

1987年2月18日,国家教委 教计字27号文,同意正式建立温州师范学院;9月,温州幼儿师范学校3个班级迁入温州师院校舍(胜昔桥),学校分两地办学。1991年7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1]14号文,批准温州师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9月27日,温州师院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1992年7月16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发[1992]70号文决定,温州师范学院与温州教育学院实行联合办学;10月17日 温州师院召开首届科研大会。2001年1月1日,根据浙江省教委浙教师[2000]101号文,瑞安师范学校、平阳师范学校、温州幼儿师范学校正式并入温州师范学院。

原温州大学

1984年7月10日,浙江省政府浙政发[1984]179号文,同意筹建温州大学;10月5日 原温州大学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11月18日,印发原温州大学专刊,内容涉及社会各界集资办学、原温州大学基金会章程等;12月25日 ,浙江省政府浙政发[1984]283号文正式批准建立原温州大学。

1985年10月7日,浙江省计经委批准原温州大学总体规划方案;12月16日,原温州大学确定12月25日为校庆日;12月25日,原温州大学举行新校园奠基典礼。

1986年6月17日,旅法华侨任岩松在原温州大学捐建面积1700平方米的“任岩松礼堂”;12月24日,原温州大学学生刊物《温大青年》创刊。

1987年3月18日,成立《温州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1988年2月24日,《温州大学学报》创刊;10月20日,联邦德国下莱茵专科学校原校长布罗克斯携夫人访问原温州大学。

1989年7月11日,原温州大学成立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国际贸易系、经济管理系、行政管理系;9月,原温州大学与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招收外贸专业、企管专业学生140名。

1994年8月15日,原温州大学被评为温州市1993年度先进(文明)学校。1996年12月31日 原温州大学党委决定,将经济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国际贸易系合并,组建经济与行政管理系。

1999年4月21日,温州市委决定,对原温州大学进行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改革和易地改建;5月25日,原温州大学成立四所二级民办学院:艺术学院(筹)、建筑工程学院(筹)、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筹)、管理学院(筹)。2005年,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合并组建

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同意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合并筹建温州大学。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正式成立新温州大学。

2007年5月,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确认为第一批省级教学示范中心;6月14日 学校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11月6日,学校重新审视办学史,厘清办学史与高等教育史两个概念,把办学源头追溯到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校歌沿用1945年由教师王季思作词,刘质平作曲的温州师范学校校歌;12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化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1月23日,蔡袁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月28日,学校被授予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6月30日,中共温州大学委员会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1月12日,学校成立国内首家口述历史研究机构。

2009年2月27日,教育部发文,学校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4月7日,学校成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校园工作站;12月10日,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9本教材入选2009年度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2010年4月30日,教育部发文授予学校化学、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四个一级学科副教授评审权;6月,学校“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月30日,教育部批准,学校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6月24日,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8月10日,学校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11月2日,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月8日学校获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2年3月1日,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网络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评审结果,学校民俗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艺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生态学、电气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9个学科成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6月21日,学校召开学区管理与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进学区制教育管理模式改革;9月15日,学校“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013年1月28日,学校成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5月7日,“温州大学-合兴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月10日,获批从2014年起通过本科“港澳台侨学生联合招生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

2014年11月27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委托部分院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函》(教外司来[2014] 1905号),学校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

2015年2月,学校挂牌成立旅游研究中心,为温州市旅游发展搭建起高校、研究中心与政府部门、各地景区的合作平台;3月,“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月15日,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6年7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9月,学校入选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19日,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学校育英大礼堂举行;11月26日,在第六届世界温州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隆重揭牌,中国高校首家意大利分校正式启动。

2017年1月22日,温州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4月27日,温州大学与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温州市教育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落户温州大学;5月12日,温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在温州大学揭牌;5月24日,温州市职工权益保障研究基地暨瓯海区职工服务中心驻高教园区工作站在温州大学挂牌,这是省内首个校地共建的职工权益保障和研究平台;12月29日,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单位。

2018年1月6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1月15日,荣获首批“浙江省创业培训示范基地”称号;5月21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温州大学申报的浙江省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名列其中;5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学校名单,温州大学、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入选;11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载体名单,学校“‘五爱’文化育人工程”入选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学区-学园’两级思政育人实践模式”入选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卓高生老师工作室入选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易班网”入选浙江省高校“易班”建设试点单位。

2019年3月25日,学校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入选科技部2019年度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4月18日,学校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7月6日,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常州大学联合发起的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成立;7月24日,被市委统战部授予温州市港澳台青年实践实习创业基地;7月26日,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9月,学校入选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会员单位;10月8日,学校入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三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0月29日,学校获批浙江省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1月4日,教育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2月27日,浙江省和温州市签署协议,温州大学成为“省市共建重点高校”。

2020年4月15日,学校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选2020年度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8月3日,学校主持的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发文同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独立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1月31日,学校获浙江省4a级“平安校园”称号;9月28日,学校获批“浙江省侨联侨界创新创业基地”(双创智库);9月30日,学校获批成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学校孙武安教授被聘为首批研究员;11月16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温州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闻发布会,发布温州大学成功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月14日,学校入围“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艺术领域卓越与创新奖”;12月23日,学校获2021年度 “优秀校企合作人才工作站”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温州大学被授牌为浙江省华侨华人研究会综合研究基地。2023年3月,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12月8日,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永嘉举行。

2024年11月28日,温州大学成立教务员发展协会。2025年3月19日,温州大学数智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2025年5月,温州大学附属拜城实验学校正式揭牌。6月19日,温州大学“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研究院揭牌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