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6月,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其目的是结合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资源和优讯的市场经验,开展舆情监测领域的研究、教育和培训。实验室由董关鹏博士和蒋亚洪博士担任联合主任。
山东大学舆情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舆情研究中心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社会专业力量设立。中心的目标是融合山东大学的学科、学术、专家、人才等资源优势和专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及舆情服务经验,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高校及科研单位、媒体及出版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研判、公共传播决策支持的应用研究,提供基于网络信息门户的市场竞争情报及商业资讯服务,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吴梦泉研究员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2003年以来一直在为中央有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已建立一支100多人的舆情分析队伍,拥有业内领先的舆情监测统计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舆情分析研判经验。
为落实中央领导密切关注网上舆情、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指示,新华网推出了“舆情在线”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全国乃至全球网络舆情、电视舆情监测研判服务,危机公关和舆论引导服务等等。旨在依托新华网权威媒体平台和先进技术手段和阵容庞大的专家队伍,以网络舆情研判为基础,提供智库类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改进工作方式。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人民日报社所属的有关机构自2006年起就开始逐步探索网络舆情研究,并于2008年正式组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目前,舆情监测室有具备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舆情分析研究人员300多名,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的领导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含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市场化媒体、部分海外媒体)、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客、sns社交网站、网络“意见领袖”个人博客、网站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
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始建于1999年10月,其前身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舆情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大力发展舆情研究的学科建设。当前,舆情所完成并出版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8月,由王来华所长主编,所内全体同志参加撰写的《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一书出版。该书着重探讨了舆情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等,是国内第一部专门和系统探讨舆情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专著,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是由新传媒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合建立的国内首个致力于网络舆情前沿技术与管理方法研究与推广的开放式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新传媒网对新媒体的深度认识和行业资源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舆情领域的研究基础,在国内率先推出专业化、集成化的“新传媒网络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网络舆情人才培养体系》、《网络舆情技术平台体系》、《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网络舆情智囊顾问体系》为核心的四大体系,采用一站式、集成化的创新服务模式,解决从人才培养、舆情监测管理、网络危机管理到舆情管理智囊支持的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中心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批准成立的校级研究中心,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机构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
中心以舆情信息基础理论、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高校网络舆情、社会思潮等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舆情研究、咨询和培训基地平台,实现舆情信息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化和舆情信息研究的理论化、深度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该报告称,当前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案例研究显示:网民对重大社会事件网络舆情的贡献率为59%;在79%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媒体增加报道量具有推动作用。2009年发生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都是网民和媒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中科院软件中心
中科院软件中心是新闻舆情监测行业的领军者,为配合政府相关信息部门的工作。凭借其多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中科快讯新闻监测系统”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最便捷、最及时、最全面的新闻资讯采集、统计、分析和后期处理提供服务。
武汉大学沈阳
沈阳,197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教授,出版科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美国psu等校访问学者,rost虚拟学习团队创始人,曾兼任两家软件公司技术总监,武汉大学新教师培训教师,内容挖掘、反剽窃、论文买卖领域知名学者。曾先后担任csa2009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icnc2009等国际会议及期刊审稿人。
北京大学李晓明
北大李晓明教授(2003)提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进行采样收集与分析的模型。该模型包括样本空间的选取、主题特征的提取、目标参量的设置、网页收集、数据后处理几个模块。需要强调的是,模型在目标参量设置上提出“主题强度参量体系”,对样本空间的网页从宏观统计和变化过程,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总体信息和独立信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以2002年“十六大”网上舆情信息为例,进行模型验证。
南京大学秦州
南京大学秦州副教授(2005)以这些年来网上重大矿难报道数量绘制出网络舆情环境下的“矿难舆情指数曲线”,探索了基于网络上特定主题web页面数绘制网络舆情指数体系的可行性。
中正舆情研究中心
北大中正舆情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与中正舆情机构联合创办,是一家专注于网络舆情与品牌战略的第三方智库机构。旗下拥有【中国舆情在线】与《舆情决策参考》两大通用平台,以及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网络舆情应对平台(epr)、网络舆情智库平台、网络舆情培训平台和微博服务平台(prac)五大职能平台,九项舆情专业服务产品。该中心先后与全球300多家网络媒体达成信息数据互动联盟,并与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求是》杂志《红旗文摘》杂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舆情研究所等多家机构战略合作整合,形成了集舆情重大课题研究、舆情高端培训、软件开发、即时监测、精准研判、趋势分析于一体的网络舆情一站式服务体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