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
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新颖化。教科研形式不断创新,课题研究更加切合工作实际,更加注重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应用。编写了两期《五松论教》,开辟了教师博客、校园论坛,坚持开展了优秀教科研团队评选。备课组特色教研活动,研究身边的课题,解决身边的问题。带着问题搞科研,带着科研搞教研,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课题管理精细化。建立课题申报、督查、总结,推广,评比表彰制度,对研究扎实、成果显著、带动力强、影响大的课题给予奖励;对于只申报不研究,走过场的课题及时督促抓落实。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课题网络。在研课题有国家级一项、省级两项、市级九项;已经结题的有省级一项、市级两项。我们长期聘请市区领导、专家不定期来校作课题指导,帮助教师从选题、论证、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结题以及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上,用理性思考处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问题,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策略方法上更具有系统性、实效性。
课堂效益
1、“三种课型”制度化。三种课是指观摩课、研讨课、家常课。做到:凸显观摩课,强化研讨课,改进家常课。
观摩课——示范辐射,促进提高。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组织他们上观摩课,从中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利改进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研讨课——各尽所能,人人参与。每学期每个年级组一节研讨课,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在备课组内一人上课,其他成员评课。
家常课——改进方法,提升质量。即通过上面的研讨课、观摩课的研究,最后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己行为,努力提高平时的每一节课的效率。
校本课程
课程安排从正视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开好普适性的国家课程,区域性地方课程,同时开好选择性的校本课程。组织了第三、四批阅读和汉字书写等级认定,覆盖面达到了80%。每年成功举办了语文(作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竞赛,每学年成功举办校田径运动会,新版眼保健操比赛,“五松新少年”少儿手球比赛。继续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如扩大京剧、围棋、跆拳道、合唱、花卉养护、环境观察与保护等课程覆盖面;鼓励班级创新开展,诸如“猪猪回收站”形式的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课程和亲近母语、童书阅读等特色课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