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920年代,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一批中国社会名流向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提出,英租界向界内华人征收税款,理应用此做一些诸如兴办教育等有益公众的事。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时任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庄乐峰先生筹三万四千两白银创办天津公学并任校董,聘请北洋大学学监王龙光为校长,最初校址位于天津英租界戈登道(今湖北路)37号,是一所服务英租界纳税华人的英式精英学校,名为“天津公学”,隶属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英租界内还成立了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订立保管契约的天津公学保管团以主导学校管理事务。在1920年代末“教育中国化”的浪潮中,由英租界华人完全接管,成为私立学校。
1928年,天津公学迁至英租界17号路(今新华路)新校址,但申请就读者与日俱增,学校仍无法容纳。庄乐峰向英租界工部局提出划地扩建的要求,觅得墙子河畔一片53亩的洼地作为学校扩建的新校址,并聘请英国建筑设计设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设施齐全的学校,后迁至墙子河(今南京路)畔的现址。含有小学部、男生中学部、女生中学部、体育馆、图书馆等,又从国外购进物理、化学、生物等仪器。
1929年,第一校舍落成,作为男生中学部。
1930年,第二校舍落成,作为小学部。
1930年,中学部成立,男女分班,有学生600余人,教职员30余人。
1931年,学校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第三校舍落成,作为生物、化学等实验实习室以及女生中学部。
1932年,学校礼堂在校园东端开始动工兴建,工程造价为28万两白银;最后,又建成第四校舍,作为物理实验实习室以及女生小学部。
1933年10月,中学部改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初级中学。
1934年1月4日,小学部改名为天津市耀华小学校。
1934年9月,定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中学校。定名“耀华”,取“光耀华人”之意,后引申为“光耀中华”。
同年,耀华校董庄乐峰以八百银元为价,经多方托请,由当时著名书法家孟广慧书“耀华学校”四字牌匾。天津公学管理委员会一致决定邀请在教育界有崇高威望的“赵君达公”出任第三任校长也是更名后的首任校长,赵天麟欣然接受聘请。
1934年11月,耀华学校管理委员会确定了校旗,校色和“勤朴忠诚”的校训。规定校旗为红色,并用英文校名tkh做成蓝色盾形,绕以华文校名,校色用红蓝,校训定为勤朴忠诚,校标为盾牌,谱写了校歌,撰写了校志铭。
曲折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位于租界外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校舍被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毁。南开大学开始向内陆搬迁,而南开中学部分师生则失学。耀华中学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幸免于难,耀华学校第三任校长赵天麟主动开设“特班”,收留南开中学在天津的失去校舍而教学活动中止的师生以及其他因战争失学的学生。为此,抗日战争时期的耀华中学校舍为扩容并改为上午、下午的两班制,以供由耀华与南开的师生上下午交替使用,原南开师生等下午在耀华学校校舍上课。一年后,耀华学校正班改为“耀部”,南开特班改称耀华学校“华部”。
1942年,耀华学校第五校舍落成。
1948年6月,在赵天麟校长牺牲10周年之际,耀华中学将学校图书馆定名为“君达堂”以示纪念。同年12月中旬,中华民国国军94军43师师部一个炮兵营和129团部,总共3000余人,进驻耀华学校并以此为据点。
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路攻城部队在耀华学校攻下驻守国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后会师,宣告“天津解放”。
1949年1月15日,成立耀华学校复校委员会并于1月25日耀华中学首先正式复课,随后在1月27日耀华小学复课。
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耀华学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中学部与小学部分开,中学部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更名“天津市五区五小”。
从此,耀华学校的中学部和小学部分为两个独立单位。
1966年8月,学生自发响应《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曾短暂将校名改为“毛泽东主义战校”。
1967年3月20日,学校开始四年学制试验,即初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
改革兴盛
1978年,天津市第十六中学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
1988年,学校决定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复名大会于同年12月21日耀华礼堂召开。
1990年,“耀华科教馆”落成,是天津市以及华北地区第一座用于中学理化实验教学的科教楼。
1994年,创办民办公助初中校“华星中学”。
2000年,耀华路划归耀华中学使用,同时原校址旁边已经被卖出的耀华里土地归还,并入学校成为新校区。
2003年,与北京加成通业信息咨讯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将“华星中学”改名为“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2003年,耀华中学新教学楼在老校区东北一侧的新校区落成。新教学楼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尚勤楼”、“尚朴楼”、“惟忠楼”和“惟诚楼”,其中尚勤楼为理化生实验楼。
2005年,耀华中学收购紧邻的“新华职工大学”大楼,将其改造为耀华嘉诚国际中学的初中部。
2006年8月8日,天津市第一块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在耀华中学礼堂前挂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耀华中学承担了563名灾区学生的转移安置和就学任务。
2011年10月,耀华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后备梯队培育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2022年6月,耀华滨海学校转为公立校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该校坐落于东丽区登州南路,是区属公办完中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