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共有研发队伍502人,其中在职职工304人,研究生198人;领域方向带头人33人,90%以上来自海外;“高端外国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6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3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2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a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入选者:水雯箐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入选者:涂然、冯进辉、校海霞、李德茂
中科院外籍青年科学家:kazuhiro takemoto、ishtiaq saaem、irene coin
朱敦明 | 孙际宾 | 王钦宏 | 田朝光 | 宋江宁 | 张学礼 | 陈祖耕 |
邹培建 | 田敬东 | 刘涛 | 郭瑞庭 | 马红武 | 江会锋 | 刘君 |
科研部门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设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研究中心,天津工业生物所获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设备设施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设了微生物高通量筛选平台、微生物系统生物技术平台、发酵过程与模拟仿真平台、蛋白(酶)研究平台、大型公共仪器平台等先进的技术装备体系,依托研究所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天津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形成技术引进、成果孵化、企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合作交流
院地合作
截至2015年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已与18个省市的80余家企业如中粮集团、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山东兰典生物有限公司、天津纺织集团、天津春发食品、天津金耀集团等以技术转让、合作技术开发、委托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合作,涉及的企业合作项目和转移转化成果90余项,项目合同金额合计为3·26亿元。为了提高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产、学、研共同发展,研究所与密切合作的产业领军企业共同建立了13个联合实验室作为成果转移转化的载体,促进了工业生物技术在化工、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领域的转化。
在所地合作方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天津市、寿光市等环渤海地区省市合作联手打造“环渤海生物化工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时间 | 合作项目 | 合作企业 |
2014 | 循环冷却水处理菌剂的研制 | 天津霍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4 | 发酵法生产d-乳酸技术 | 山东巨能金玉米 |
2014 | 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生产技术的开发 | 黄山中科新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4 |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开发 |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14 | 酶法生产l-2-氨基丁酸工艺技术 | 深圳博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4 | 高保真dna聚合酶的表达优化 | 南京基诺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丁二酸的生物制造 | 山东兰典生物有限公司 |
2013 | 微藻絮凝采收技术 |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3 | l-丙氨酸菌株改造研发 | 安徽华恒生物技术公司 |
2013 | 微藻虾青素技术的研发 | 山东金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3 | 生物医学材料聚乳酸的体外细胞毒理评价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2013 | 饲料中呕吐毒素的吸附与降解 | 天津大成前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2 | 利用生物催化与发酵技术开发海带健康食品 | 山东寻山集团有限公司 |
2012 | 基于 x-光晶体学技术的工业酶分子改造及产业化 | 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2 | 新型抗菌肽的开发研究 | 天津瑞普生物有限公司 |
2012 | 产酶微生态制剂的复配技术 | 天津育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2 | 食用酶制剂生产技术开发 | 天津诺奥酶制剂 |
2012 | 啤酒废酵母细胞壁多糖制备技术 | 安徽省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2 | 高产赖氨酸菌株改造研发 |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2011 | 一种新型的改造甾体官能团的新菌种的筛选和优化 | 天津药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0 | 海鲜型热反应香精配料的生物制备技术 | 天津春发食品有限公司 |
国际合作
2014年11月26日,美国生物创新公司cell-free bioinnovations首席技术官朱之光博士来天津工业生物所进行交流,报告题目为“a combinatorial strategy towards a better sugar-powered enzymatic fuel cell”。朱之光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以糖为底物的酶燃料电池,糖生物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同时分析了糖电池的市场潜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5年9月6-10日,天津工业生物所朱敦明研究员应邀出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eci第23届酶工程会议(engineering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enzyme engineering xxiii)”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amino acid dehydrogenases for the synthesis of optically pure d-and b-amino acids”的报告。朱敦明研究员在大会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d-氨基酸脱氢酶和b-氨基酸脱氢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通过对d-氨基酸脱氢酶及其与辅酶和底物的配合物的结构解析,揭示了其具有独特性质的结构基础;在对该酶结构和催化机理了解的基础上,对酶分子进行设计改造并应用于d-氨基酸的合成,在国际上首次利用b-氨基酸脱氢酶催化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光学纯b-氨基酸,从而建立了一套新颖的合成d-氨基酸和b-氨基酸的平台技术。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