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8年9月,天津大学纺织工程系与纺织工业部天津纺织工业学校合并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隶属于纺织部。染化系成立。
1962年—1966年,“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止招生。
1967年,学院正式“复课”。
1968年,学校改为天津纺织工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为天津纺织工学院7个系部之一,设有染整工程、化学纤维2个专业。
1971年,染化系恢复,设印染专业、化学纤维专业。
1972年,学院重建实验室,染化系实验室包括:普通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化工实验室、印染实验室。建立基础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染化设备及机械基础教研室、印染教研室、化纤教研室。
1980年,染化系更名为纺织化学工程系(简称纺化系);建立了纺织化学和化学纤维工艺科学研究室,专业包括:纺织品染整工程专业、化学纤维专业,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硕士招生资格单位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纺织工程、染整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化学纤维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化学纤维专业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同年,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成为学院首批取得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1994年,学校重新组建系,纺织化学工程系更名为材料科学系,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
1997年,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外,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
1998年,材料科学系党总支成立。染整专业调整为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两个二级专业合并为一级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年,撤销原材料科学系,成立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4月)。教研室改名为:材料科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轻化工程系、化学部。实验室包括:轻化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化工与工艺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材料化工cad中心。本科专业包括:轻化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和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4月)。材料工程学科列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2001年,材料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设工程硕士授予学科,并列为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教授评审权;新增材料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新增“复合材料成型与设计”、“膜科学与技术”自主设置博士点。
2004年,“材料学”获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工领域工程硕士点获批。材料学学科被天津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
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认定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材料学学科获得天津市“十五”优秀学科奖励,成为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发展学科;轻化工程专业整建制划转到纺织学院。
2007年,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优秀等级重点实验室。
200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
2009年,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月30日);材料学通过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规划论证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成立材料实验中心。
2010年,与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签订“密封材料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协议。
2011年,迁入新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了学科学术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并被列为天津市“十二五”品牌专业。
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成功,2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成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被列为天津市“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2013年,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申报成功;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获批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成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2016年,分离膜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天津市膜技术国际合作中心获批,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获批;新建三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三届党委换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天津市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确立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天津市“十三五”应用型专业;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
2018年3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教育部备案批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