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天津大学办学条件

天津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开设7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33个学院(部)。

院系专业
学 院专 业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天南大合办)、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
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智能与计算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安全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含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力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含高新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设计及管理、海洋工程与智能海事、国际航运与船海工程智能化管理三个专业方向)
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管理与经济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外国语学院英语
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
法学院法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学院应用物理、应用化学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数学
医学部-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临床医学
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生药学、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ai制药、药械结合
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技术、海洋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地理科学
未来技术学院-
国际工程师学院智能建筑、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水
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预科教育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汉语进修系
新媒体与传播学院-
分子+研究院-
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4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工程、化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万分之一。最新的qs世界排名已跃升至第269名,国内位列第11名;其中建筑与建造环境等3个学科居全球前40名。

学科建设
类 别名 称
“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地理学、临床医学、药学、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等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

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未列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已覆盖的21个二级学科

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
1教育学1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1船舶与海洋工程
2数学12电气工程22环境科学与工程
3物理学13电子科学与技术23生物医学工程
4化学14信息与通信工程24城乡规划学
5生物学15控制科学与工程25风景园林学
6力学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6软件工程
7机械工程17建筑学27药学
8光学工程18土木工程28管理科学与工程
9仪器科学与技术19水利工程29工商管理
10材料科学与工程20化学工程与技术30公共管理
天津市一流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
1数学11建筑学
2化学12土木工程
3力学13水利工程
4机械工程14化学工程与技术
5光学工程15船舶与海洋工程
6仪器科学与技术16环境科学与工程
7材料科学与工程17生物医学工程
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8城乡规划学
9电气工程19风景园林学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
1法学16控制科学与工程
2马克思主义理论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教育学18建筑学
4数学19土木工程
5化学20水利工程
6生物学21化学工程与技术
7力学22船舶与海洋工程
8机械工程23环境科学与工程
9光学工程24生物医学工程
10仪器科学与技术25城乡规划学
11材料科学与工程26风景园林学
1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7软件工程
13电气工程28管理科学与工程
14电子科学与技术29工商管理
15信息与通信工程30公共管理
博士点位
类 别名 称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职业技术教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不含博士一级学科覆盖)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
1应用经济学7海洋科学
2心理学8食品科学与工程
3中国语言文学9网络空间安全
4外国语言文学10药学
5物理学11设计学
6地理学12救援医学
博士后流动站(23个)
名 称
化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城乡规划学-

学科排名

在2014年6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天津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11名。
学科排名
学科名称第三轮排名学科名称第三轮排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1环境科学与工程8
管理科学与工程2力学9
仪器科学与技术3生物医学工程12
光学工程3材料科学与工程14
建筑学3软件工程16
船舶与海洋工程4工商管理17
水利工程5电子科学与技术17
风景园林学5控制科学与工程1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6机械工程18
城乡规划学6信息与通信工程20
电气工程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6
土木工程8--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4871人,其中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9人、青年拔尖人才50人,教授1019人。
师资力量
类 别名 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余国琮、周恒、彭一刚、张春霆、姚建铨、陈永川、刘丛强、元英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邹竞、王静康、叶声华、陈予恕、余贻鑫、钟登华、金东寒、苏万华、王树新、王成山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年份
1化学工程教学团队王静康2007
2光学与光电子技术教学团队郁道银2007
3力学教学团队亢一澜2008
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叶声华2008
5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田宜灵2008
6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冯亚青2009
7制药工艺学教学团队元英进2009
8中国古建筑测绘教学团队王其亨2009
9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张金利2010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2023年8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在浙江大学举行,天津大学在本届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控制》课程主讲教师宋春风获全国一等奖,理学院《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主讲教师马骁飞和学工部《恋爱心理学》课程主讲教师王小玲老师获全国三等奖。 学校教师连续两年在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
批次专业名
第一批电子科学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
第二批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三批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制药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第四批应用化学信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
第六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第七批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
1电工学王萍22材料力学性能王吉会
2材料力学亢一澜23理论力学贾启芬
3制药工艺学元英进24工程振动与测试刘习军
4通信原理侯春萍25无机化学(工科)崔建中
5化学工艺学米镇涛26弧焊电源及控制胡绳荪
6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冯亚青27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王雪青
7质量管理何桢2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
8金属工艺学杨玉虎29测控电路张国雄
9基础工业工程齐二石30化工分离过程姜忠义
10光电图像处理刘文耀31中国古建筑测绘王其亨
11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裘祖荣32钢结构丁阳
12建筑设计基础彭一刚33生物医学光子学赵会娟
13电视原理侯正信3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陈树昌
14化工原理及实验贾绍义35管理统计学刘金兰
15运筹学吴育华36合金固态相变赵乃勤
16电路基础孙雨耕37有机化学(工科)张文勤
17工程光学郁道银38光电子技术姚建铨
18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张水波39化工设计王静康
19大气污染控制陈冠益4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杜希文
20计算机网络基础孟昭鹏41水工建筑物张社荣
21物理化学周亚平42反应工程辛峰
国家级中心
类 别名 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个)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力学工程实验中心、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实验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注:上述6个中心2012年又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天津大学-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心、天津大学-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天津大学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求是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
序号负责人项目名称年份
1葛宝臻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2007年
2余建星理工类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
3黄田机械与力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4徐可欣光电与测控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5王成山电气与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6曾坚建筑与规划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7元英进化工与生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8侯春萍工科高层次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9练继建水土与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10崔振铎材料与化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
参考资料: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教学成果
时间名称
2001年-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
2019年8月5日《打造“两制两驱动”模式 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天津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2001-2022年)
项目名称等 级年 份
新工科教育特等奖2022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2009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2009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2005
独立办学、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2005
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2005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
面向21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
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2009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09
《工程光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2009
材料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2009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教材)2009
强化化工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2009
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09
学研互动的大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
面向21世纪两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材)2005
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5
电路网络课程的建设2005
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建构与管理2005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2005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2005
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5
国际工程市场学(教材)2001
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2001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仪器仪表类人才2001
全面提高综合质量争创更大社会效益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改革2001
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系列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2001
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2001

在各类竞赛中,天大学子相继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2007年总决赛金牌,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同获大赛最高奖;201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亚洲区决赛金牌;2010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决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2011年世界总决赛与麻省理工学院并列全球第27名;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冠军(非数学专业类)。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筹建海南国际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在都柏林大学共建微纳制造中心,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在津共建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天津分会场,辐射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1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建设710门全英文课程;近五年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累计录取778人,前往qs前100高校进修学生占比49·10%;着力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派出51人赴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国—东盟中心等进行实习实训;大力实施“留学天大”工程,留学生学历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药学院入选国家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在海外建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天津大学牵头筹建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并受中国国家能源局委托负责中心管理。apsec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写入《北京纲领》,是亚太地区能源可持续合作与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在天津大学揭牌成立。

2024年6月14日,在“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第二届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天津大学眉山技术转移基地、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揭牌。

2025年3月19日,宁河区人民政府和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