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特色
宝安区人民医院具有完备的内、外、妇产、儿、五官、医技等学科体系,设有46个临床学科、15个医技科室、2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创建了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急诊医学科、临床护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急诊医学科),宝安区医学重点学科9个(急诊医学科、创伤骨科、肾病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脊柱外科);已建成5大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其中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分别获得中国胸痛中心和中国卒中中心认证。2023年挂牌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深圳站。
依托深圳市医学“三名工程”,医院先后引进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创伤团队、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教授康复团队、北京协和医院于学忠教授急诊医学团队、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陈纪言教授团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院团队等五个高水平“三名工程”学术团队。
2023年10月起,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消化系统学科群合作共建。2024年,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教授肾脏病学团队,助力医院胃肠外科、肾病学科加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医院整合现有骨科资源,成立骨科中心,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骨科领域著名专家组成骨科专家指导委员会,引进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等,助力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手外科学科建设,进入数字化骨科领域先进行列。
医院拥有多台西门子3·0t mri 、64排螺旋ct、dsa、四维彩超仪、可实现术中ct导航的o型臂系统、神经外科及骨科手术手术导航系统、全自动生化流水线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1998年被评定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15年建立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8年成为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教学管理上,成立了内科、外科、妇产、儿科、急诊、全科、口腔、麻醉共8个教研室、35个临床教学组。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