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5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34个(其中 “3+2”本科专业5个)。
二级学院 | 专业 |
---|
中德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 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管理、电子商务技术 |
医药科技学院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实验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 |
商学院 | 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空中乘务 |
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工业机器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艺术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 |
职业素质教育中心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500余人,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9%,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0%。入选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5人、省双创博士3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2人、省技术能手10人、省科技副总14人、省产业教授23人。
类别 | 名单 |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 周晓刚、顾准、樊奇、刘静 |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魏晓锋、樊奇、徐金河、敖雁 |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 | 吴志芳、宣春霞、汪小霞、郑广成、刘尚莲、缪烨红、徐金河、周晓刚、贾红圣、钟鸣、浦灵敏、何茂昌、吴迪、程炜、荆瑞红、王杨、刘静 |
苏州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 |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学院拥有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苏州市数字技能首席技师工作室1个。
类别 | 简介 |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 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
江苏省级品牌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江苏省级重点专业群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 |
江苏省骨干专业 | 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 |
江苏省级实训基地 | 数控实训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中德机电“双元制”工程中心 |
江苏省级产教融合基地 |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地 |
江苏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 “定岗双元”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
苏州市优秀新专业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双元制教育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特等奖一项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生物技术赛项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高职组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类别 | 成果 |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教学单位 | 级别 |
---|
ahk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 | 汤雪峰 | 中德工程学院 | 省级 |
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 | 王稳 | 中德工程学院 | 省级 |
计算机基础应用 | 杨正校 |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 省级 |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 荆瑞红 | 中德工程学院 | 市级 |
软件测试基础 | 吴伶琳 |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 市级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何茂昌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市级 |
制药操作技术 | 金晨 | 医药科技学院 | 市级 |
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持续深化“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创新,以国际标准培养大国工匠,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等联合创建国内首个中德培训中心、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成立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太仓培训中心、ihk中德师资能力提升研究中心、工业工程师(refa)太仓培训中心等对德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成为德国教研部授权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vetnet)全球网络合作单位、德国meister培训及全球认证单位、江苏省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轮值秘书处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