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苏州大学办学条件

苏州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37个学院(部)[其中33个学院(部)、3个书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三大学科门类。
苏州大学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创新班)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第二学士学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资源管理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师范)、日语、西班牙语、翻译、俄语、法语
苏州大学商学院财政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金融+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会计学(会计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数字经济、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纳米材料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学、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生物制药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师范)、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音乐学(师范)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物理学(师范)
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测控工程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办学)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化学、化学(师范)、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化学(拔尖创新班)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保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轻化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护理学、生物制药、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药学(拔尖创新班)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
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
苏州大学师范学院-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
苏州大学国际创新药学院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药学(中外合作办学)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截至2025年7月,参考资料:
苏州大学书院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苏州大学紫卿书院
苏州大学独立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苏州大学学科建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教育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高等教育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领域: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教育硕士(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心理硕士、体育硕士(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艺术硕士(领域:艺术设计;美术;音乐)、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农业硕士(领域:养殖、渔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旅游管理、图书情报
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低等级
软件工程、设计学a-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b+
政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b
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美术学b-
心理学、中国史、风景园林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c+
社会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c
电子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c-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苏州大学重点学科(不全)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学)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血液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临床药学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三期项目立项学科名单软件工程、设计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教职工5983人,专任教师3258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两院院士,4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80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10人次。
苏州大学师资力量(不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詹启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李述汤、柴之芳、李永舫、沈之荃、吴培亨、芮筱亭、马余强
外籍院士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国科学院院士)、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晓东(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郎建平(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欧洲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欧洲科学院院士)、孙立宁(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路建美(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廖良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学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海博文(俄罗斯工程院院士)、sajeev john(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学校首位讲席教授,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国家级教学名师游宏
江苏省教学名师谢惠民、王家宏、李超德、朱巧明、朱栋霖、陈国强、孙倚娜、晏世雷
苏州大学教学名师马华芳、陈立虎、徐汀荣、张日、古桂雄、陈忠、戴洁、刘芬菊、乔桂明、张照余、郭旭红、汪一鸣、胡玉鸿、陈卫昌、刘电芝、冯星、赵爱国、方建兴、李晓明、张焕相、刘学观、吴莹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苏州大学质量工程(不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与服装虚拟仿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护理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大学)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江南丝竹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纺织工程、体育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临床医学、药学、汉语言文学、档案学、教育学、法学、英语、建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美术学、放射医学、法医学、护理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日语、风景园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运动康复、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轻化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档案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放射医学
省级品牌专业(含建设点)法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临床医学、历史学、化学、金融学、艺术设计(建设点)
省级特色专业(含建设点)会计学、档案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放射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护理学、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点)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电磁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昆曲艺术、英语经典美文:从培根到伍尔芙、苏州诗咏与吴文化、吴文化史专题、纤维皇后—丝绸文化与产品、纳米新纪元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一览表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篮球、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通物理学、数学分析与习题课、中文信息处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国家级精品课程篮球、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理学、数学分析与习题课、普通物理学、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中文信息处理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
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不全)
奖项成果名称时间
国家级一等奖创新治理 促进交叉 深耕内涵——地方综合性大学课程重构与改革的苏大实践2022年
国家级二等奖优化素养 强化实践 深化研学:综合性大学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2022年
国家级二等奖3·3·3科学教育新模式——科学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二十年2022年
省级二等奖五+”合力 协同创新:构建高质量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2021年
省级特等奖协同创新视域下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构建与实践2020年
省级特等奖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专业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7年
市级一等奖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6年
市级一等奖学研相长、学科融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2016年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2007年,波特兰州立大学与苏州大学在中国汉办的支持与指导下合作创办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2009年11月,苏州大学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10年,苏州大学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

2011年,苏州大学在老挝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把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内涵同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与国内外众多学校进行合作交流。

2015年4月16日,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揭牌仪式在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会议室举行。

2021年7月,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苏州市与苏州大学签约四方共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2023年4月,苏州大学共青团与青年发展研究院揭牌。9月22日,苏州大学等牵头组建的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苏州举行成立大会。10月,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苏州大学苏绣艺术研究院揭牌成立。11月,苏州大学—吴中临床医学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举行。

2024年5月,苏州大学—太阳新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苏州大学人道主义问题治理研究院、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文献中心揭牌。12月12日,苏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5年3月18日,苏州大学-阿利斯数智时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4月10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航天科工空天动力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大学共建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举行‌。4月15日,兵科院宁波分院相关人员到苏州大学进行项目合作洽谈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国际合作伙伴
地区国家学校
亚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义安理工学院、亚洲管理学院、新跃社科大学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
日本日本江苏总商会常务理事恒产集团、千叶大学、关西学院大学、金泽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广岛市立大学、京都产业大学、福井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花园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兵库县立大学、和洋女子大学、中京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北陆大学、群马县立女子大学、宫崎公立大学、日本大学、群马大学、工学院大学、湖山医疗集团、佐贺大学、中央大学、电气通讯大学、奈良先端科技研究院、明治大学、上智大学、信州大学、神户国际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国士馆大学、姬路工业大学、金泽星稜大学(金泽经济大学)、天理大学、关东国际高等学校、广岛大学、大阪府教职员会、桥学馆大学(开智国际大学)、丽泽大学、国立放射科学研究所、室兰工业大学、大阪明净大学、兴南学园
韩国朝鲜大学、国立首尔大学、建国大学、汉阳大学、淑明女子大学、中央大学、祥明大学、蔚山大学、全北大学、大邱大学、清州大学、大真大学、又松大学、庆南大学、韩瑞大学、仁济大学、东州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成均馆大学、仁荷大学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教学科研合作中心、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泰国诗纳卡宁威洛大学
老挝老挝教育部、老挝国立大学、老挝科技部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吴拉姆 伊沙克 汗工程科技学院
欧洲法国图卢兹饶勒斯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高等农学院、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skema国际商学院、雷恩高等商学院、国立高等纺织工业学院、鲁贝国立高等纺织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大学、图卢兹大学、拉罗谢尔大学、圣-太田让•莫奈大学、蒙贝利埃mercure academy商学院、皮埃尔-梦戴斯大学、法国蒙特利尔商学院、蒙贝利埃医院、蒙贝利埃医学院、国立理工学院、萨克雷-凡尔赛大学、布列塔尼布莱斯特大学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米兰大学、罗马大学、米兰多莫斯设计学院、威尼斯建筑大学、罗马第二大学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威尔茨堡大学 、帕绍大学、罗森海姆大学、欧姆-纽伦堡技术学院、福特王恩应用科技大学、莱比锡科技、经济和文化大学、比勒费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萨塞克斯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利兹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莱斯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利物浦大学、约克大学、约克圣约翰大学、斯旺西大学、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坎布里亚大学、阿伯丁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阿尔卡拉大学、莱里达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
芬兰坦佩雷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鲁汶大学
爱尔兰圣三一学院、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
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奥斯特拉发大学、奥斯特拉发科技大学、帕拉斯基大学
葡萄牙埃武拉大学、科英布拉大学、葡语高校
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东萨拉热窝大学、萨拉热窝大学
波兰波兰科学院
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
俄罗斯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圣光机大学、莫斯科州国立社会人文学院、萨拉托夫国立大学
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维捷布斯克国立工艺大学
大洋洲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悉尼大学、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蒙纳士大学、迪金大学、邦德大学、拉丘伯大学、堪培拉大学、西悉尼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奥克兰大学
新西兰怀卡特大学
非洲南非金山大学
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
摩洛哥默罕默德五世大学
美洲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理工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杜兰大学、康乃狄格大学、阿肯色大学、新墨西哥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俄勒冈州希斯特思市中小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佛罗里达理工学院、阿克隆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巴德学院、波特兰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特洛伊大学、匹兹堡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圣约翰大学、辛西纳提大学、德州大学阿林顿分校、陶森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洪堡州立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美国湖畔国际语言学校、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爱诺华医疗系统基金会、威廉帕特森大学、代顿大学、克里斯托夫纽波特大学、韦恩州立大学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多伦多大学、拉萨尔学院、渥太华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温莎大学、菲莎河谷大学
哥斯达黎加联合国和平大学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7月)

苏州大学与国内其它高校、企业、机构也进行了众多的合作交流,具体如下:

时间活动
2022年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来校考察交流
苏州大学侨联与苏州安防、三意集团举行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暨座谈交流活动
宿迁市考察团来校交流
2023年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聂祚仁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扬州市科技局局长王友芳一行来校商学院调研交流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骏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生交流活动
太仓市招生办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继军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姚振标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2024年省高教学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一行来校交流调研
苏州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双边交流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一行来苏州大学调研交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