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沈阳理工大学共青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沈阳理工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本源

沈阳理工大学源出于两支,一支是在解放战争炮火中诞生的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另一支是创建于1953年的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是军工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培养、训练兵器工业技术和管理干部的兵工院校,于1948年4月成立,1949年正式开学,后改名称沈阳兵工学院,1950年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同年10月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兵工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兵工专、东北兵专)。

1952年,学校由隶属中央兵工总局改由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局直接领导,同年11月15日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变更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原兵器专业转入北京工业学院,于1953年2月正式停办,从3月1日起,另行成为土木建筑中等技术学校,校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后改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

直到1955年,二机部二局决定在东北兵工专原址恢复军工办学,校名为第二二二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四级技术工人,于1956年5月20日改建为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后启用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校名,原第二二二技校校名取消。

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3年,由于培养建设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第二机械工业部根据国防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决定在沈阳建立一所中等技术学校,校名定为东北工业学校,在建校筹备工作时先后改为东北第三工业学校、沈阳第二工业学校、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拆分发展

1960年,为了建立完整的兵工教育体系,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与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合并的基础上修建了“沈阳工业学院”,校内大学与中专并存,分设大学部和中专部。

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1961年,沈阳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沈阳工业学院党委党校,并于1963年停办了大学部,所剩学生全部转入了太原机械学院,同年6月15日更校名为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1965年,学校改为半工半读高级技术学校,校名改为沈阳工业学院。

1969年7月1日停止办校改为工厂,代号为国营五五〇四厂,学院革命委员会研究取第二厂名为国营劲松机械厂,原沈阳工业学院革命委员会改为劲松机械厂革委会。

至1972年1月,恢复沈阳工业学院办学,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沈阳机械工业学校,五五〇四厂保留作为校办工厂。

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61年6月,沈阳工业学院中专部化工部分独立建校,校名“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为全日制国防工业化工类的中等专业学校,同年7月正式脱离沈阳工业学院,隶属于三机部第五工业管理局。

1966年1月,由于五机部决定成立沈阳第一工业学校,于是1969年6月停办了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改办国营险峰机械厂,于1972年7月改为了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

恢复重建

沈阳工业学院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沈阳工业学院办本科大学,同时撤销了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五五〇四厂改为院办工厂,代号不变。

1982年9月,学校成为了国家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并在1986年8月“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兵器构造与制造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准建立。

1988年5月9日,校内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同年6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并入沈阳工业学院。

到1999年,沈阳工业学院被原国家教委定为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学院连续7年获得“沈阳市火炬院校”称号。

沈阳第一工业学院

1978年3月5日,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与724厂分开独立办学,并恢复了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校名,设置化学分析、机械制造、表面处理、火工品与装药等4个专业,学校规模1000人。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88年,学校改为沈阳工业学院专科部,于1991年改名为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至1992年12月已成功完成向专科的过渡,首届专科生走上工作岗位。

共同发展

1999年,沈阳工业学院与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完成了南北两区的对接,并由兵器工业总公司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同年,经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沈阳工业学院》被编入中国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系列,并恢复其刊名为《沈阳工业学院报》。

2001年9月15日,沈阳工业学院商学院成立;2003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浑南新校区,并荣获了“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奖”。

2004年5月1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沈阳工业学院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于7月2日举行更名揭牌仪式,同年9月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落地,还成立了“中国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

2005年,学校与沈阳军区签订国防生招生计划,正式成为沈阳军区国防生培养基地,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成立了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还荣获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7月,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签订合作协议。

2007年5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沈阳理工大学兵器陈列馆”也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

2008年3月,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学科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共建了孔子学院。

2009年,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共建沈阳理工大学普希金俄语中心,10月被授予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突出贡献奖。

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

2011年12月,经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建设了“辽宁省引智示范基地”,并成为了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高等院校,先后获“全国大学生女足锦标赛(专业组)第二名、全国大学生女足五人制锦标赛第二名、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大学女子组第三名”等奖项20多项。

2012年3月,学校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杨绍卿为学校“特聘教授”,同年11月12日学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沈阳理工大学设立兵器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沈阳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5年,沈阳理工大学内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代兵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厅验收,同年12月《沈阳理工大学章程》获得教育厅核准,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的首部章程。

2016年6月,学校获批“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7年3月,学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军用关键材料、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5个学科入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同年7月6日沈阳理工大学作为理事长单位成立“辽宁省军民融合(兵工)产业校企联盟”。

2018年3月,由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发起,沈阳理工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成立了b8协同创新联盟。

2019年,学校获批“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1年,获批工信部首批“数字智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2022年,学校与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共建浑南科技城,还获批了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成立了教育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国际工程学院,同年4月,学校作为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参加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换届会议。

2023年1月1日,沈阳理工大学创建了中国首家“大中小国防教育一体化联盟”,全民国防教育取得新突破,“国防教育工程”二级学科获教育部批准,是中国唯一在兵器学科下开设国防教育硕士点的高校,获批了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学校沈阳理工大学科创城正式启用,打造了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教师校友创办的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科技型企业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校内“人形机器人”还荣登了央视《朝闻天下》。

2024年,沈阳理工大学作为辽宁省兵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应邀参加了辽宁省科协科技社团助企新突破专家行(营口高新区站)活动。同年,学校承办了第二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启动大会,签署了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高校科技协作体倡议书,校内党委书记宁先圣还受邀参加了第四届“投资辽宁”大会,并代表学校与辽宁省贸促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4月18日下午, 营口理工学院与沈阳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沈阳理工大学大数据中心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