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3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截至2025年6月,设有18个学院(教学部)。
沈阳建筑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专业名称 |
---|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安全工程 |
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沈阳建筑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isec) |
通信工程 |
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人工智能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工程造价 |
土地资源管理 |
城市管理 |
会计学 |
应急管理 |
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测绘工程 |
交通工程 |
物流工程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isec) |
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化学 |
功能材料 |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动画 |
视觉传达设计 |
家具设计与工程 |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前列,5个博士一级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 |
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 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
省部级重点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批准部门 |
---|
建设部重点学科 |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原国家建设部 |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 | / |
资料来源: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位类别 | 学位门类 | 学科名称 | 学科方向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结构工程 |
市政工程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
土木工程材料 |
建筑学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建筑技术科学 |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车辆工程 |
微机电工程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
城乡规划与设计 |
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
社区与住房规划 |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
城乡规划管理 |
风景园林学 |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
园林与景观设计 |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
风景园林技术科学 |
资料来源: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 力学 |
3 | 机械工程 |
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 建筑学 |
8 | 土木工程 |
9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 交通运输工程 |
1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2 | 城乡规划学 |
13 | 风景园林学 |
14 | 软件工程 |
15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6 | 设计学 |
资料来源: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序号 | 学位类别 | 领域 | 学位层次 |
---|
1 | 建筑学 | / | 硕士 |
2 | 城市规划 | 硕士 |
3 | 风景园林 | 硕士 |
4 | 会计 | 硕士 |
5 | 图书情报 | 硕士 |
6 | 工程管理 | 硕士 |
7 | 电子信息 | 硕士 |
8 | 机械 | 硕士 |
9 | 材料与化工 | 硕士 |
10 | 资源与环境 | 硕士 |
11 | 土木水利 | 硕士 |
12 | 交通运输 | 硕士 |
13 | 翻译 | 英语口译 | 硕士 |
英语笔译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43人,正高级职称230人,副高级职称440人。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兴辽英才计划”相关人才30人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军)、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玉厚)、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亚臣)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工程装备教师团队(张珂) |
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钢-组合结构教师团队(李帼昌)、工程装备教师团队(张珂)、张伶伶教学团队(张伶伶) |
高层次人才类别 | 名录 |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 张伶伶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孙丽、冯国会、李帼昌、张珂、李颂华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李颂华 |
全国模范教师 | 侯祥林 |
全国优秀教师 | 陈伯超、赵颖华、代岩岩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吴玉厚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孙丽、张珂、王庆利、孙红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傅金祥、陈伯超、李宏男、张珂、石铁矛、李帼昌、张伶伶、张璇、吴成东、吴玉厚、李宝骏、张福昌、宋晓宇、王庆利、王军、赵俭斌、阎卫东、李宇鹏、周静海、刘明、孙丽、王凤池、王晴、孙红、李颂华 |
“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 | 任庆新、徐长伟、万晔、孙红、李帼昌、周静海、孙丽、王凤池、杨彦海、王晴、李颂华 |
资料来源:注:以上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17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6个专业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价;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8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 |
省级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优势特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 、工程管理 |
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 城乡规划、机械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工程造价、风景园林、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环境设计等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土木工程材料(刘军)等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沈阳建筑大学-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现代建筑产业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沈阳建筑大学-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建筑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
省级实验中心 | 工程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获批年度 |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2019年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2019年 |
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2019年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019年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019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2019年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9年 |
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9年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2020年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城乡规划 | 2020年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风景园林 | 2020年 |
管理学院 | 工程造价 | 2020年 |
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2021年 |
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2021年 |
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 | 测绘工程 | 2021年 |
管理学院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2021年 |
设计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2021年 |
资料来源: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获批年度 |
---|
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2019年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2019年 |
设计艺术学院 | 动画 | 2019年 |
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2020年 |
土木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2020年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202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1年 |
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1年 |
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 | 2021年 |
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 | 2021年 |
管理学院 | 城市管理 | 2021年 |
资料来源: |
省级特色(示范)专业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所在单位 |
---|
建筑学 | 建筑学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土木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给水排水工程 | 工学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城市规划 | 工学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工学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院 |
资料来源: |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获奖时间 |
---|
土木工程材料 | 刘军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5年 |
机械设计 | 郑夕键 |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 2005年 |
工程项目管理 | 齐宝库 | 管理学院 | 2006年 |
工程地质 | 张敏江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6年 |
材料物理化学 | 王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6年 |
流体力学 | 张培红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7年 |
土木工程概论 | 刘光忱 | 管理学院 | 2007年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阎石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8年 |
土力学 | 赵俭斌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8年 |
工程热力学 | 冯国会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8年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李亚峰 |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8年 |
结构力学 | 刘永军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8年 |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 刘明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9年 |
线性代数 | 靖新 | 理学院 | 2009年 |
自动控制原理 | 李界家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0年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吴玉厚 |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 2010年 |
建筑钢结构设计 | 李帼昌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0年 |
房地产经营管理 | 刘亚臣 | 管理学院 | 2010年 |
资料来源: |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承担省级教改立项65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
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名单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奖项 |
---|
“三全育人”背景下地方工科高校“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实践 | 董玉宽、王洪明、张晓雁、潘 祎、费 烨、肖 阳、张 徽、顾世春、王 薇、李 军、高治军、刘 宁、冼 宁、李家坤、徐厚生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等 |
服务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特色高校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张 珂、石怀涛、敖宏瑞、杨建伟、张宏生、吴玉厚、张丽秀、刘士明、李颂华、费 烨、朱爱华、王 展、孙 健、王子男、龙彦泽、于文达 | 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 一等 |
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一流专业高质量建设 | 李帼昌、杨志坚、窦广会、邱增美、王春刚、刘 明、阎 石、赵国庆、张海霞、刘永军、王 强、李 伟、徐亚丰、孙 红、张曰果、贾世龙、许 峰、赵 亮、孟素云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等 |
传承、应变、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伶伶、黄 勇、付 瑶、孙洪涛、王 飒、满 红、赵 钧、袁敬诚、沈欣荣、张国锋、巩玉发、倪 琪、鲁丽华、刘叶青、李 燕、莫 娜、夏 惠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等 |
“扎根东方鲁尔,铸魂一流课程”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 赵德宏、孙 红、李 洁、白晓天、喻明富、赵金宝、侯祥林、贾春强、吴晓平、栾丽华、袁 哲、牛思琦 | 沈阳建筑大学 | 二等 |
基于国家一流专业的材料类一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王 晴、戴 民、赵明宇、陈彦文、张 淼、 丁向群、刘运学、佟 钰、吴丽梅、谢 锐、房延凤、李学锋、张 强、赵 宇、李天微、杨 梅、李明泽、丁兆洋 | 沈阳建筑大学 | 二等 |
行业导向、实践为基、文化引领的卓越建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阎卫东、吕文浩、王素君、孙 丽、李亚峰、王晓磊、马 健、刘 阳、李宏伟 | 沈阳建筑大学 | 二等 |
地方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李亚峰、班福忱、李 军、唐 婧、蒋白懿、杨 辉、张吉库、王 冰、邹惠芬、许秀红 | 沈阳建筑大学 | 三等 |
建设行业信息类专业“三四一”融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李孟歆、张 颖、侯 静、李 军、王 薇、李宏伟、董 洁、原宝龙、王 鑫、曹 阳、戚爰伟、英 宇、夏兴华、张 辉、张 锐、王长涛、韩忠华 | 沈阳建筑大学 | 三等 |
立德树人、价值塑造、产教融合、开放共享—数智时代信息类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 栾方军、刘天波、佟 曾、曹科研、宋宝燕、王 军、赵 亮、陈智丽、赵 明、戚爰伟、赵升彬、任 义 |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三等 |
地方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促进专业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王素君、孙 丽、孙 冬、杨 莉、许 楠、张晓红、彭 宇、李晓莉、郝 燕、袁 勇、吕文浩、刘 阳、沈丽丽、梅 竹、李晓宁 | 沈阳建筑大学 | 三等 |
面向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的定制化培养模式研究 | 常春光、孔凡文、毕天平、韩 凤、王秋菲、岳 红、李海英、王 玥、席秋红、蒋明卓 | 沈阳建筑大学 | 三等 |
资料来源: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委托牵头成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获批与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引入isec(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