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西北大学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类别 | 平台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光电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碳氢资源清洁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省部共建西部能源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早期生命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引智基地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智基地 |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大熊猫金丝猴生物多样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共建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基金委研究中心 | 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草局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陕西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陕西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 陕西省基础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生物技术与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合成与分离化学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生物材料及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石墨烯联合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分部 | |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流体力学数学理论与计算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文化遗产数字人文重点实验室 | |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陕西省生物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 | |
陕西省洁净煤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 | |
陕西省中药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陕西省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构造年代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与西部资源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陕西省早期生命起源及其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无源物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陕西“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软科学研究基地 |
陕西省宏观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 | |
陕西省高校专业技术转移机构 | 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陕西省校企新型研发平台 | 陕西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 |
陕西省营养与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 |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生物农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航天特种化工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
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 陕西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 |
陕西省其他类别基地 |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
陕西基础科学研究院 | 陕西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研究院 |
陕西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 |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
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油气资源光纤测井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黄土动力灾害与防控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
陕西未来产业研究院 | 陕西绿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研究院 |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构造年代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配位导向的功能分子与材料精准合成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创新引智基地 | |
面向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 |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极端环境光探测引智基地 | |
陕西省公众素质发展研究和教育培训机构 | 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平台 | 陕西省特征中药材重点研究室 |
陕西省中药复方效应成分分析重点研究室 | |
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平台 | 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 | |
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 | |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参与西安光机所) |
参考文献:(截至2024年7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2022年11月,西北大学牵头申请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苏尔汉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与环境联合研究”等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
2024年9月4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岳田利教授团队从雪莲菌中分离出了一株新型富硒单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u2菌株,为补充人类膳食所需的有机硒提供了新途径。
类别 | 名称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 |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苏尔汉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与环境联合研究 |
考古有机残留物生物来源精细鉴别关键技术与应用 | |
截至2024年7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42万余册,电子图书248万余册,电子期刊115万余册,数据库240个,学位论文590万余册,音视频8万余小时。
学术期刊
期刊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西大学报》《西北学术》《西北大学学报》等刊发展,成为此期刊。该期刊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该期刊创于1913年7月1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知网统计源期刊,位列q1区,在全部287种综合性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中,影响力学科指数排名11/287,影响因子为2·038;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定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0·886,在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综合评价学科排名6/57 |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 该期刊创于1985年,双月刊 | |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 该期刊创于1985年,为数学理论与应用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旨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相关数学学科发展。为数学学院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全国各高校数学学科发展提供学术交流和沟通平台 | |
scientia magna | 该期刊由美国新墨西哥大学florentin smarandache教授申办。随后,该期刊交由西北大学张文鹏教授管理和运作,以西北大学数学学院名义出版 | |
地质学杂志(geological journal) | 该期刊创于1951年,由john wiley和sons ltd出版集团联合中国西北大学主办国际sci地质学专业英文期刊 | |
新闻知识 | 该期刊创于1984年7月1日,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陕西日报社合办大型新闻学月刊 | |
food frontiers | 由西北大校和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五校与wiley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开放获取期刊,由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聂少平教授和肖建波教授共同担任创刊主编,食品学院岳田利教授担任创刊编委之一 | |
高教发展研究 | 综合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刊物 | |
中东研究 | 该期刊创于1979年,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专业性学术集刊 | |
唐代文学研究 |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港澳台及海外许多唐代文学研究著名学者,如罗联添、贾晋华、廖美玉、松浦友久、浅见洋二、户崎哲彦等也都曾在刊物上发表文章 | |
世界历史文摘 | 该文摘以学术性、客观性、专业性、创新性和现实性作为摘转的客观依据,重视对于反映世界史研究学术前沿和最新动态成果转摘,同时注重欧美史、亚非拉史、古代中世纪史和史学史等研究领域平衡 | |
中东形势与战略 | 该报告创于2018年,每年1期,重点梳理本年度中东地区和主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情况,打造艰巨工具性和参考性研究报告,提供最新和最前沿时事分析。该报告分为两部分,包括中东地区舆情汇编和中东本年度形势综述 | |
中国文化研究辑刊 |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7月挂牌成立后,相应研究及高端平台建设工作迅速展开,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文化国际高端论坛,拟将其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中国文化研究连续性永久性论坛。围绕论坛汇集学术论文及成果,编辑出版《中国文化研究辑刊》,第一辑已正式出版 | |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 该年刊由学术研究、学术评论、学术资讯三大板块组成。“研究”板块专供发表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主要为周秦汉唐历史、考古、文学研究最新成果。“评论”板块是对年刊出版前一年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专栏 | |
丝绸之路考古 | 该书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每年出版1-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究论文,以及相关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 | |
中国文学研究文摘 | 该期刊创于2021年,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五个栏目,以“学术文摘”和“论点摘编”两种形式对年度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予以转载和推荐,并以栏目专家撰写的“主持人语”作综述与导读。入选论文经过栏目组初审、主编复审和同行专家外审评议 | |
贾平凹研究 | 该研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以开阔视野、创新精神,吸纳研究西部文艺以及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关优秀论文,努力搭建一个展示最新创造性成果学术平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注入新活力 | |
黄帝祭文汇编简注 | 该书系统搜集整理宋元以降历朝历代国家祭祀黄帝祭文文献,兼及和黄帝相关部分诗词颂赞、黄帝传记、黄帝世系以及研究论文等,并配以黄陵现存历代祭文碑实物图片及碑文拓片、黄陵景观图片,既印证黄帝陵祭祀为历代国家公祭法定场所,也为保存史料、赓续数千年绵延至今黄帝陵祭祀传统、研究黄帝文化提供借鉴 | |
中国文化研究通讯 | 该期刊创于2017年,由西北大学优秀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智库、西北大学黄帝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 | |
中国历史文摘 | 该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学术文摘,每年一期,第一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
中国思想史研究 | 该期刊创于2006年,由西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集刊,致力于推动中国思想史的究和创新,分“经典精解”“儒学·礼学·理学”“青年论坛”“学界动态”“宗教思想史”几个板块,内容涵盖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儒学史、佛教道教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中国经学思想史、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 |
西部考古 | 该期刊创于2006年,设有考古调查与发掘、史前与周秦汉唐考古研究、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究等栏目 | |
南亚史研究 | 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办专业性学术辑刊,该期刊专注历史研究,鼓励跨学科视角、学术创新、学术争鸣、学术个性与学派意识。主要刊发关南亚历史研究学术论文,栏目设置有南亚古代史研究、南亚专门史研究、南亚文明史研究、南亚史学理论研究、外论译介、学术史及书评等 | |
西大经济评论 | 该期刊创于2014年9月,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 | |
史林新苗 | 该期刊创于2001年,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主办面向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各类高校历史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内部学术交流刊物,旨在搭建面向历史学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该刊物由学者张岂之、彭树智和黄留珠三位史学名家担任学术顾问,由历史学院各专业方向老师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 | |
参考文献: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