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2个,其他省级平台70余个。序号 | 名称 | 所属学院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 ||||
1 |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8年6月 | 王喆之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 ||||
1 |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3年11月 | 闫亚平 |
2 |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年2月 | 薛 东 |
3 |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 2011年12月 | 胡卫平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 ||||
1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6年6月 | 李玉虎 |
2 | 西部果品资源高值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9年10月 | 郭玉蓉 |
三、陕西省、农业农村部和西安市重点实验室(24个) | ||||
1 |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1998年12月 | 张宝善 |
2 |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3年1月 | 王喆之 |
3 |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年5月 | 李玉虎 |
4 |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5年3月 | 杨祖培 |
5 |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05年12月 | 林书玉 |
6 |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院 | 2006年12月 | 游旭群 |
7 |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12月 | 张成孝 |
8 | 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6年5月 | 李君轶 |
9 | 陕西省能源新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6年10月 | 刘生忠 |
10 | 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8年12月 | 刘忠文 |
11 | 陕西省碳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8年12月 | 刘忠文 |
12 | 陕西省能源新技术工程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5年10月 | 刘生忠 |
13 | 陕西省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5年12月 | 杨兴斌 |
14 | 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5年12月 | 白 凯 |
15 | 陕西省教学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6年6月 | 王小明 |
16 | 陕西省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6年9月 | 张华峰 |
17 | 陕西省污染暴露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7年12月 | 李小平 |
18 | 陕西省谷物科学国际联合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8年12月 | 胡新中 |
19 | 陕西省金属有机催化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9年12月 | 高子伟 |
20 | 陕西区域创新与改革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国际商学院 | 2017年11月 | 张治河 |
21 | 陕西省文化载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年12月 | 杨祖培 |
22 | 农业农村部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8年9月 | 郭玉蓉 |
23 | 西安市金属有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9年12月 | 高子伟 |
24 | 陕西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7年6月 | 杨兴斌 |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22个) | ||||
1 |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夏海滨 |
2 |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 2007年12月 | 任 维 |
3 | 陕西师范大学流域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07年12月 | 吕 萍 |
4 |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物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建科 |
5 |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永明 |
6 |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黄 原 |
7 |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0年11月 | 吴晓军 |
8 | 陕西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4年1月 | 刘生忠 |
9 | href="http://gtzy·snnu·edu·cn/"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 2014年1月 | 曹小曙 |
10 | 陕西师范大学交叉过程感知与控制实验室 | 国际商学院 | 2014年1月 | 朱 青 |
11 | 陕西师范大学校园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 后勤服务集团 | 2014年1月 | 王武海 |
12 | 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催化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2月 | 刘忠文 |
13 | 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仪器研究开发中心 |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2017年9月 | 张尊听 |
14 | 陕西师范大学文化教育智慧传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18年6月 | 周明全 |
15 | 陕西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 远程教育学院 | 2018年7月 | 薛东前 |
16 | 陕西师范大学行星风沙科学研究院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8年7月 | 董治宝 |
17 | 陕西师范大学扶贫政策与评估研究中心 | 国际商学院 | 2018年11月 | 雷宏振 |
18 |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基础数学理论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2019年7月 | 唐三一 |
19 |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9年7月 | 杨 波 |
20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城镇复原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2019年7月 | 周宏伟 |
21 | 陕西师范大学运动学习科学实验室 | 体育学院 | 2019年12月 | 史 兵 |
22 | 陕西师范大学畜产品质量控制工程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9年12月 | 刘永峰 |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12月) |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土耳其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实验室 |
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 | 感光与纸质等多种材质档案保护重点实验室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国别区域研究基地——环黑海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 陕西师范大学西部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 | 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 | 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
(截至2024年5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杰青、优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等16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3项,5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650余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序号 | 团队 | 名称 | 备注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张新科 |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 2019年入选 |
沙武田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 | 2012年入选 | |
党圣元 |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 | 2022年入选 | |
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 | 王喆之教授团队 | “陕西名优道地药材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成果 |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周正朝教授团队 |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 |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
刘生忠教授团队 | “大尺寸钙钛矿单晶生长机制及其光电应用研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
陈煜教授团队 | “高效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阳极催化剂”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赵奎教授团队 | “钙钛矿可控制备和光伏器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李照副教授团队 |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快速荧光检测新策略新方法研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陕西师范大学拥有2个图书馆,总面积57758㎡,阅览室座位数5801个。截至2023年9月30日,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162099册,生均纸质图书106·03册,其中新增图书51823册。图书馆馆藏丰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有15部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1部古籍入选了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收藏亦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先后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92个平台139种数据库(含268个子库),有电子期刊8万余种。
截至2025年3月,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16万余册,电子图书268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92个、子库268个。
学术期刊
截至到2024年4月,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社会科学评论》《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200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2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期刊。先后荣获第一、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四、五、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荣获“陕西省高校五佳社科学报”“陕西省高等学校十佳期刊”“陕西省权威社科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名刊”等称号。连续入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ed),被有关报刊媒体及教育部领导誉为“学苑明珠”。
《当代教师教育》创刊于200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师教育理论刊物、期刊设有三个固定栏目: “教师教育理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并根据稿源情况设置 “教师教育政策”“国际教师教育视野”“乡村教师研究”等栏目。2014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6年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2020年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202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扩展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其创办人、前任主编史念海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和中国古都学研究等方面均做出过开创性贡献。现任主编朱士光教授曾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历史自然地理、城市历史地理与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在1995、1996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陕西省一级期刊称号,1996年被陕西省教委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第二名。
western china studies(《中国西部研究》)是由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英文连续出版物,于每年三月和十月各出一辑。期刊以中国西部为研究对象,以“西部基点、当代情怀、世界眼光”为办刊的宗旨,致力于推出有关中国西部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思想与文化、社会、环境与生态、文学、语言、艺术、民族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创刊于1983年,现为辑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专注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教学与改革的刊物。刊物设有七大专题栏目,分别是:实验室教学与改革、实验技术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与探索以及前沿探索。经《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会专家评审,刊物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络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得全国首届评选的300种优秀内部期刊。同时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中国台湾)全文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