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前身溯源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在沈阳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于1938年3月辗转内迁四川省三台办学。1946年,东北大学迁返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川籍教授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生,续办高等学府,筹备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这就从历史渊源上形成了四川师范大学的前身——川北农工学院与东北大学的连接点。
大学沿革
川北大学(1946年-1952年)
1946年4月,成立川北农工学院筹备会;同年5月,程厚之在三台召开筹备会;6月,川北农工学院即在成渝各地分区招考;10月8日,川北农工学院正式开学。1947年7月,川北农工学院呈准教育部立案。1949年川北农工学院正式改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年7月25日,私立川北大学与川北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并将学校迁到四川南充小西街;9月,公立川北大学更名为川北大学。
四川师范学院(1952-1985年)
1952年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决定“川北大学自一九五二学年度开始改为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迁入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原址,原校名撤销,改称‘四川师范学院’”。以川北大学文、理专业为基础,合并了川东教育学院,以及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华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及相关教师,组建了四川师范学院,原川北大学的工科专业分别并入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
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奉上级指示撤销,该院中文系二年制语文专修科、数学系一年制专修科学生共113人并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迁到成都狮子山办学。原专修科各专业留在南充成立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后改为南充师范学院)。本科部分(包括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5个系)全部迁往成都,校名仍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大)数、理、化三系师生连同实验设备,整体并入四川师范学院。
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正式出版。1978年,学校被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省属重点院校。1979年,学校正式开始招收研究生。
四川师范大学(1985年始)
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学校成立。
1999年6月,成都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
2002年5月17日,学校建立第一个教育硕士教学、科研基地。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投入使用。
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和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
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同年,广汉科教园区投入使用,学校形成了以狮子山校区和成龙校区为主的办学格局。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七十周年校庆。
2017年6月,四川师范大学普通类在招专业面向全国全部列入“本科第一批”招生;7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经济区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智库入选四川省首批新型智库;12月,与马云基金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项目合作院校。
2018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签署合作协议;10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揭牌成立;10月25日,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与四川师范大学签署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2019年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12月,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
2020年4月,经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日韩)研究院落户四川师范大学;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7月21日,学校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化学3个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认证。
2021年,学校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月16日,遂宁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师范大学举行共建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四川乡村振兴学院)签约授牌仪式;9月3日,学校拟确定为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0月,学校学前教育、物理学、音乐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2月,学校共有36项科研成果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2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帮扶高校;6月,学校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7月,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1月12日,四川高校首个纪检监察学院在四川师范大学正式揭牌。
2023年2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章程》修订;3月13日,四川师范大学的遂宁校区正式投用;10月,学校地理科学、历史学、生物科学、英语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化学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期审核;11月3日,“国际教育学院”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学院”;11月9日,学校获批增设数学、心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月7日,学校入选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12月14日,四川师范大学担任“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理事长单位;12月15日,三苏研究院揭牌,设址四川师范大学。
2024年5月,学校环境/生态学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2023年自然指数排名位列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6月29日,学校与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签署合作协议;7月,学校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月,三苏研究院获批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9月29日,学校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学校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音乐学、物理学、学前教育3个专业通过中期审核;获批教育、国际中文教育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工程管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25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