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上海中医药大学办学条件

上海中医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机构,有9家附属医院,有16个本科专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本科专业
中医学院中医学(屠呦呦班)、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五年制)
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汇聚创新班)
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学(5+3一体化针灸推拿英语方向)、针灸推拿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医信息与工程方向)、智能医学工程
中药学院中药学(创新班)、中药学、药学(中外合作办学)
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
公共健康学院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
护理学院护理学
临床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中医药方向四年制留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技人文研究院——
交叉科学研究院——
创新中药研究院——
体育部——
外语教学中心——
统计时间2024年6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及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均取得a+的成绩。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并进入培优建设行列。在教育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成效显著,学科整体实力位列中医院校前列。
学科建设
类别信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护理、翻译、公共卫生、生物与医药
博士后流动站中药生物工程、中药标准化、中西医结合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资源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肝胆病学、推拿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儿科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化学生物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中医工程、植物资源学、中医肝病、中医传染病、中医肾病、中医外科肛肠病、中医肿瘤、中医骨伤、针灸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统计时间2024年6月,资料不全,仅列出部分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有3名两院院士,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73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
师资力量
类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林国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之璧
国医大师刘嘉湘、施杞、严世芸
全国名中医严世芸、蔡淦、石印玉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平、房敏、吴焕淦、王拥军
国家级教学名师严世芸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平、王峥涛、王拥军、房敏、吕爱平、贾立军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莉、季莉莉、梁倩倩、葛广波、尹磊淼、王炎、丁丽丽、余卓、栾鑫、徐汉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刘平、王拥军、胡义扬、季光、房敏、高月求、刘慧荣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刘成海、詹红生、王拥军、季光、冯年平、王顺春、张彤、吴弢、季莉莉、杨莉、林晓、刘慧荣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王拥军(“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房敏(中医推拿教师团队)
参考资料:(截至时间2024年6月)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有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1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教学建设
类别信息
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药学、康复作业治疗
省级一流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物理治疗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新时代中医药本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一我国推章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一一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文化引领、追求卓越”——关等完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高质量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厚德惟新、融贯协同”的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建构与实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中医学》课程建设》《中医解剖学新学科创建与发展》
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杏林探宝——认知中药、中国功夫与经络中医骨伤科学、中国功夫与经络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医籍选读、中药新药研究虚拟综合性实验、针刺手法3dvr虚拟仿直综合实训、中药药用植物解剖与检索虚拟仿真实验、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推拿功法学、中医外科学、医古文、针灸治疗学、中药分析、中医妇科学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示范课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护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针灸学、实验中医学、医古文、中医外科学、内经选读、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
参考资料(截至时间2023年10月)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包括中英合作药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马来西亚、马耳他、希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院校合作开展境外中医药学历教育,创建“太极健康中心”和孔子学院等。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引领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荷兰、摩洛哥、毛里求斯、泰国、马耳他、英国、比利时等国家设立海外中医药中心。

2025年4月17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