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9年末,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品数为14590件/套。其中,收藏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15000多件,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中药标本陈列馆收藏中药标本和中成药3000多件,校史陈列馆收藏校史实物和图片2316件。藏品主要来源为捐赠、采购、调拨、采集制作。藏品类别主要为植物药标本、动物药标本、菌类药标本、矿物药标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重要藏品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摆放在二楼展厅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据文字记载,乾隆皇帝为了嘉奖编纂综合医学丛书--《医宗金鉴》的编著人员,定制了一批针灸铜人,国内仅存此一件带锦盒的完整器。这具针灸铜人是传世针灸铜人之中难得一见的老妇人的体态,高约46厘米,面容慈祥,体表刻有580个穴位,锦盒上印有皇帝玉玺,题跋上用汉满文注明了铜人颁发给《医宗金鉴》的誊写官福海。抗日战争时期,福海家道中落,其九世孙将此针灸铜人卖给了北平的古玩店,我馆首任馆长,医史学家王吉民征集文物时在古玩店发现了这件铜人,但是无力购买。后求助于当时上海的名中医丁济民,丁济民是民国江南医界宗师丁甘仁之孙,丁济民听闻此事,即前往北平,到了那家出售针灸铜人的古玩店,发现铜人未售出,马上掏钱买下,并在兵荒马乱的抗战时期,花了几乎与购物同等的价钱把铜人运到上海,然后再捐赠给王吉民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

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晋代王羲之族妹王丹虎墓中出土的丹丸;晋代越窑青瓷“四耳药壶”;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宋代八卦星月纹铜串铃;宋代瓷研钵;南宋“内府”黑釉瓷药坛;明刻本《铜人输穴针灸图经》;明万历年间刻本《赤凤髓》;明代獬豸铜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明代“高县医学记”铜印章:明代孙思邈婆金铜像;明代《铜人明堂之图》(清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重刊图系统版本);清代御医陈莲舫书案;清代十二生肖药瓶;清末《世补斋医书》书板全套;中医名家傅青主、何鸿舫、恽铁樵和曹沧洲等书法、绘画作品;民国红木出诊药箱;丁甘仁、张骧云、陈筱宝、石筱山、夏应堂和王仲奇等近代上海著名医家的医案真迹;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濒湖问药图》。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