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博物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顺德博物馆馆藏文物

顺德博物馆

馆藏文物

综述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藏品来源主要有广东省文管会和广东省博物馆调拨,有单位、个人捐赠及向广州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广东省文物总店、广州市文物商店、广州集雅斋及收藏家手中购买。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藏品类别有陶瓷、字画、玉器、铜器等,截至2019年末,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共计有馆藏文物9832件/套,珍贵文物2096件/套。

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11886件/套,珍贵文物2096件/套。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

重要藏品

东汉顶灯陶俑:高24厘米。蹲坐式,头顶灯盏为撇口直腹下收,平底有一孔,头与灯之间有垫圈。刻双目,高鼻,双耳各有一小孔,下颔有划胡须。裸体,划汗毛,双乳及男性生殖器突出。右臂环于前,左臂前伸,屈膝,胎体厚重。

唐三彩文官俑:高69厘米。站立,双手放于胸前,头戴高冠。面部端庄肃穆,眼睛点黑釉,鼻直,口丰满,身穿绿色长袍。底座有三孔,袖口及底座施三彩釉。腿部施白釉,露出的足尖部分施酱黄色釉。

明德化窑小达摩:高7·9厘米。半踞坐式,上身略前倾,神态严峻。胎质致密,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炼。釉呈象牙白,积釉处有气泡,踞坐于怪石底座上。

清苏六朋《苏武牧羊图轴》:作于1847年。纸本,纵335厘米,横139厘米。画面描绘汉代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故事。图上苏武手持使节,站在雪地上,须发皆白,神色坚定,身旁有三只羊,两黑一白,姿态各异。此图用写意手法描绘,寥寥数笔,就使苏武的形象跃然纸上。有“南水村佬”和“六朋之印”白文方印。苏六朋(1798-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怎叔、南水村佬等。顺德南水人。中年以后在广州定居,以教学和卖画为生。书画皆精,工笔写意的简笔画俱佳,尤善画人物,开广东漫画创作先河,广东画坛上独树一帜。

清苏仁《山古木竹石图轴》:清道光年作,纸本,纵242厘米,横118·5厘米。画面悬崖上长着杂树,底部有溪流,一枝独耸,小竹丛生。寥寥数笔,意境深远。有“长春之章”和“仁山书画”白文方印。苏仁山(1814—1849)字静甫,号长春,别署杏坛居士、长春道人等。少年时即以画名享誉乡里。书画皆精,用笔、构图独特,其画法颇似木刻,受石刻和《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主要通过刚硬的笔锋和顿挫变化的线条勾勒出简率、夸张的仙佛人物与奇异的山水。被誉为“画坛怪杰”、“中国的梵高”、“广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清青玉单耳杯

高2·3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3·1厘米。青玉质,色淡并有饴黄色沁。体小巧,杯壁较直,浅腹,圜底,圈足,近口沿附单耳,耳呈圆管形,外沿出戟,杯外壁减地隐起弦纹及涡纹。

清仿宣德双耳三足炉

高7·8厘米,口径11厘米,围38·8厘米。盘口,束颈,扁圆形腹,腹中设附耳,三兽足。底铸六字二行阳文"大明宣德年制"仿款。制作精美。附花瓣形铜底座,酸枝隆盖,盖面镂刻螭纹。

清道光珊瑚红釉笔架

底径长6厘米,宽2·5厘米,通高9·9厘米。须弥座底,山形的笔架似戟,中间较高,两边向中间卷起。底施酱黄色釉,架体施珊瑚红釉,并饰以金彩兰草纹,灰白胎。

清福禄寿门字砚

长19厘米,宽11厘米,厚3厘米。砚为门字砚,浮雕鹿、蝙蝠、寿石、松树等纹饰,有福禄寿全之寓意。

清道光款粉彩过墙瓜蝶碗

高6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4·6厘米。敞口,直腹渐收,粉彩绘过墙籁瓜、竹及蝴蝶纹。底款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体“大清道光年制”款。

藏品保护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注重藏品的保护,努力延缓自然老化、防止损伤、物理生物因素的破坏。书画库房配备空调,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一55%左右,且每年视情况放置防虫药。入库的藏品或者展览撤下的展品,首先放入自控式(档案文物书画)杀虫防霉机进行处理。由于陶瓷库房在地下室,湿度较大,配置了自动抽湿机。注重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的使用,传统技术如一般书画库房的防虫、保持温湿度等。采用现代科技的是自控式(档案文物书画)杀虫防霉机。采用真空原理有效对纸质类、织物类等藏品进行杀虫防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