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6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大类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院 |
文学 | 汉语言 | 对外汉语学院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学院 |
理学 | 化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理学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理学 | 地理科学 |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理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工学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工学 | 资源环境科学 |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管理学 | 工程管理 | 建筑工程学院 |
教育学 | 科学教育 | 建筑工程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院 |
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教育学院 |
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教育学院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 旅游学院 |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旅游学院 |
管理学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旅游学院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艺术学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绘画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雕塑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书法学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中国画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美术学院 |
艺术学 | 产品设计 | 美术学院 |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人文学院 |
文学 | 古典文献学 | 人文学院 |
历史学 | 历史学 | 人文学院 |
历史学 | 世界史 | 人文学院 |
管理学 | 档案学 | 人文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商学院 |
经济学 | 保险学 | 商学院 |
经济学 | 投资学 | 商学院 |
经济学 | 信用管理 | 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科技 | 商学院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商学院 |
管理学 | 资产评估 | 商学院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 商学院 |
理学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理学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农学 | 园艺 | 生命科学学院 |
工学 | 食品安全与检测 | 生命科学学院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理学院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理学院 |
理学 | 物理学 | 数理学院 |
理学 | 应用物理学 | 数理学院 |
理学 | 统计学 | 数理学院 |
教育学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体育学院 |
文学 | 法语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日语 | 外国语学院 |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汽车服务工程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通信工程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人工智能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机器人工程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
教育学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学院 |
艺术学 | 音乐表演 | 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音乐学 | 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舞蹈学 | 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录音艺术 | 音乐学院 |
文学 | 广播电视学 | 影视传媒学院 |
文学 | 广告学 | 影视传媒学院 |
文学 | 编辑出版学 | 影视传媒学院 |
管理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艺术管理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戏剧影视文学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摄影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表演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影视传媒学院 |
艺术学 | 动画 | 影视传媒学院 |
法学 | 社会工作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哲学 | 哲学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法学 | 法学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管理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哲学与法政学院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2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1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上海高水平优势学科,其中1个冲击“双一流”重点培育学科,5个为上海高校ⅲ类高峰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根据esi数据库公布的2023年3月9日统计结果(本次esi统计覆盖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环境/生态学两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至此,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增至7个,分别为化学、材料科学、植物和动物科学、数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环境/生态学。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学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 |
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 | 数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 数学、化学 |
上海市重点学科(含各期) | 第二期: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第三期:计算数学,环境科学 |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含各期) | 物理化学、计算数学、天体粒子物理、植物学、地理学与城市环境 |
截至2024年12月 |
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史 | 世界史 | 哲学 | 数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生物学 |
天文学 | ||||
截至2024年12月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土木工程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法律、教育、体育、翻译、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艺术、汉语国际教育、应用统计、应用心理、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图书情报、新闻与传播、农业硕士、会计硕士、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 |
截至2024年12月(注:名单不全)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 3153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220人,院士(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 501人次。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35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类别 | 名单 |
---|---|
学校特聘教授 | bruce e· rittmann |
校青年学者(第五届) | 储继峰、肖胜雄、范兆飞、孔令帅 |
校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第八届部分) | 易利军、肖桂娜、田云、殷子为、程探宇 |
校优秀青年教师(第十二届) | 李文硕、方頠伟、周临舒、齐洁、曹铎、刘暐、徐合、吴一萍、李海江、孙红月、张凤池、姜杉、刘振宇、袁青、韩雪晴、刘晓卉、陈了了、宋玉平、张中浩、陈研 |
截至2024年12月(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上海市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32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6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6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383门;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3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
层次 | 专业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经济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绘画、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教育学、英语、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古典文献学、金融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 |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 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等 |
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旅游管理 |
国家特色专业 | 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旅游管理 |
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工程、日语、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园艺、动画、视觉传达设计 |
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中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新时代国际一流上海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 |
截至2024年12月(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不一致) |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语言文学 |
教育部古典文献人才培养基地 | 古典文献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家庭与社区教育、教育研究方法、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科学教学设计 |
截至2024年12月,根据学校官网显示 |
中外合作办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 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中心 |
文科综合实验中心 |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 人力资源实验中心 |
截至2024年12月,根据学校官网显示 |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旅游管理 |
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学前教育 |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 汉语言文学(师范)、小学教育 |
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专业 | 广告学 |
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 旅游管理 |
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 |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顾绣 |
“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 | 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上海师范大学基地 |
“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 | 上海大学生舞蹈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影视艺术实践基地 |
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 | 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 |
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 | 功能性游戏开发实践基地 |
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 | 海上绘画名家工作室、国际电影大师工作室 |
上海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 | 水墨动画工艺紧缺人才创新工作室、儿童音乐剧集体工作室、韩蓬中国经典歌剧艺术工作室、传统漆艺工作室 |
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 | 上海市教育系统“张春雷劳模创新工作室”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创作基地 |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纪录片创作基地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和上海华文基地依托单位 |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幼儿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长三角区域协同的“人工智能教育”新工科创新实践平台探索与实践》《核心素养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截至2024年12月(注:名单不全) |
教学团队名称 | 级别 |
---|---|
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
对外汉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 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 |
截至2024年12月(注: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实践教学
学校全面推进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学院与企业和社会资源对接,促进了本科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良性发展。多家知名企业和社会机构与该校开展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引进了先进的实习基地管理理念和先进的实习基地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习环境和资源支持。截至2023年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85个,学年共接纳学生7025人次。
学校全面推进教育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夯实实习质量。2022-2023学年,学校17个师范专业全部启用教育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实习生及时上传实习成果及所感所知所悟,方便高校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并快速保存指导记录。指导教师的指导反馈促进师范生进一步反思,进而加强了高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联动,提升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1项(分册主编)、二等奖6项(主要编者单位);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副主编);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本;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1项。
成绩
2023年3月,该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是近年来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其中2项铜奖均为本科生项目。同年4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获铜奖。同年5月,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该校共有724个项目,累计3834人次报名参赛,15个项目进入上海赛区比赛,共获银奖3项,铜奖9项,其中3项银奖、6项铜奖均为本科生项目。
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丰硕。2023年度大创项目共有446项,其中,国家级67项,市级133项,校级246项。国家级和市级大创结题率99%、优良率77%。2023年该校大创项目成果丰硕,在结题之前已有9个项目公开发表和出版10篇论文(其中,ssci论文1篇、sci扩展论文3篇、普通刊物论文4篇、会议论文集论文2篇)、获得6项专利(著作权)(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竞赛
2023年度,该校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人次为2116人次,其中国家级竞赛为993人次、省部级竞赛为1123人次。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竞赛上获奖颇丰,获奖数量比上一学年增加,同时师生参与高水平竞赛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所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80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拥有10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孔子学院。是教育部“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和“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成员高校。成功通过qaa全球质量认证和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附属单位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等65所附属学校。已运营42所,地跨沪、浙、豫、陕、疆、滇等地。为优化布局结构,将附属学校划分为附中、附小、外国语、实验、学前教育五个系列。在实现区域分布中学、小学、公办、民办学校等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择机壮大基教集团的整体规模,重点研究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和对策,整体提升附属学校的办学质量,打造出更多的品牌学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