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特色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通过实行“2+6教育教学班级制(2个教改实验班,6个平行班)”、“高二年级‘加一’学科的分层教学制”、“个性特长生的分层教学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适应性教学”模式下,教师教育的方法使用适应学生的学力基础和个性差异;课堂教学适应当前“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新模式;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人才需要。
实行优秀学生档案跟踪制
以“学生自荐――学校精选——跟踪培养(学业优秀生、特长生)——搭建平台——自信成才”为流程,切实落实优秀学生档案跟踪制。落实优秀生档案跟踪制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拔尖的学生:
邹啸同学被选为1993年东亚运动会火炬手
1999届毕业生张帆同学被选为上海申博团二位学生代表之一
2004届张丽同学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之星”
2004届范仲毅同学连续两年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2005年周晓磊同学获上海市中小学暑期读书活动(原创奖)一等奖
2006年赵聪、徐舟晔同学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获一等奖朱佳骐、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
英语小班化精英教学
2007年9月在新高一继续推出2个英语精英班(每班15-20人),由外籍教师和英语学科带头人任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并组织出国短期培训。力求通过三年高水准的教学,培养出一批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的学生。通过英语小班化精英教学学生在2006年《ssp》杯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战绩娇人,共有13人获一、二、三等奖。
选修课
学校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建设了人文素养类、科学实验类、体育艺术类、综合实践类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植物组织培养、无菌实验、数学手持技术、天文观察、机器人课程(ei套件)、网页制作、vb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作品设计、跆拳道、空手道、茶道、太极拳、国际象棋、吉他、陶艺、粘土动画、葡萄酒酿造、动漫、舞蹈形体、英语音乐剧、行为心理学、经典阅读等70余门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并承担了国家级课程“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景观文化课
作为上海市的老牌市重点高中,上师大附中最推崇的课程似乎不是什么传统的“语数外”或“理化生”这样的高考必考科目,而是自1978年以来开展的特色景观文化课。用严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景观中沉醉,在文化中沉思,在跨越学科、跨越空间、跨越文化的知识碰撞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景观文化课在11月中上旬开展(通常是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后),为期五天。
高一年级目的地:扬州、南京
高二年级目的地:绍兴、杭州
景观文化课结束后,留有约为一周的时间完成约为2000字的报告,课题自选。
社团活动
上师大附中以“让每个师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目标,支持学生组织和开展社团活动。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附中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上师大附中有根与芽、爱心社、天文社等市级社团。另有:b&z街舞社、x-hands社、hand-in-hand社、不插电音乐社、glaze17乐队、乐理兴趣社、acg社、wota艺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篮球社、吉他社、海鸥朗诵社、心晴广播社、音乐剧社、动漫社、管乐队社、合唱队社、模拟联合国社等。
每年的五月有为期一周的社团节,其中包括拍卖、义卖、校园歌手大赛、sba(学校男子篮球比赛)、辩论社展示、多米诺骨牌展示、戏剧社展示,以及万众瞩目的社团节闭幕大汇演。
对外交流
1993年,上师大附中开始与日本东京实践女子学园联系,每年派学生东渡日本短期留学
1995年,时任校长张世定远赴澳大利亚代表学校与达尔文中学郑重地签下了结成姐妹学校协议,架起了两校师生互访交流的桥梁
1998年,学校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始参加上海市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赴墨尔本的跨国教育活动
2003年11月,分别与英国斯劳文法学校、韩国全南第一高中结成姊妹学校
2003年12月,在张正之校长的主持下,“上海师大附中墨尔本双语教学实验基地”挂牌
2004年10月,学校又与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开始了师生间的互访交流。
通过众多国际姊妹学校的建立,为学校建构起了稳定开放的教育平台,有效地保障了系列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学校派出前往上述姊妹学校交流学习的师生总数已超过300余人,有学生几个月的短期出国留学,也有长达一年以上的学段学习;有专业外语教师2—3个月的短期培训或一年左右的长期交流
培训,也有非外语专业教师的进修学习;无论是出去的学生和教师,还是接待的交流学生和交换教师,都对不同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个人的长足发展。2001、2002学年从国外交流回来的学生、教师多人被上海市政府举行的国际文化节等大型交流活动聘请为翻译、工作人员,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准备继续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第五届世界名中学论坛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百所名中学的校长和大学的教育家欢聚一堂,就全球性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应邀参加,而且荣幸地作为演讲嘉宾向世界百所中学和与会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约拉玛莉曼特大学、纽约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介绍了上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50多年形成的学校文化。
高中国际教育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正式吸纳为全国首批“高中国际教育项目”合作学校。cifa(中国国际预科课程证书)已于2006年9月正式开班。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途径的成才之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同时学习常规高中课程和cifa有关课程,获得cifa证书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内留学预科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英联邦、欧洲、北美等国家的大学就读。
文体项目
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尤以上师大附中学生管乐团和上师大附中女子手球队引人注目。
2005年11月,校管乐团参加“荷兰国家管乐节”,获得非专业组金奖。
2007年2月,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春音乐会。
2008年,乐团5名成员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全部通过专业考试。
2008年,为庆祝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50周年,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
2011年,乐团代表上海赴美演出,并获得最佳演奏奖。
2012年,乐团建团十年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庆祝音乐会,同年,乐团正式成为上海市市级学生艺术团,并在艺术展演和夏季音乐节上获得佳绩。
2013年7月,乐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至高荣耀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并在金色大厅的比赛中获得了银奖,同时创造了中国团队在此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2013年乐团即将为庆祝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55周年举行音乐会。
校女子手球队是沪上首屈一指的强队,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联赛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的比赛。
2011年,合唱队取得上海市第一的好成绩。
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上海市2049工程为指导,创办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学校拓展型课程、社团活动以及竞赛辅导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为依托,普及机器人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多人多次在市级以上机器人大赛中获奖。在2006年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赵聪、徐舟晔同学获一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足球比赛2vs2(高中)中,朱佳骐、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比赛(大学组、中学组)中,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比赛论文竞赛中,赵聪、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劳技学科智能机器人创新比赛中,赵聪、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周晟辉、朱佳诚同学获三等奖。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