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
纪育沣:有机化学家、院士。192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23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昌大学、东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上海医学院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4年受聘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1982年任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化学学报》和《药学学报》编委。
钟惠澜:内科学家、热带病学家和医学寄生虫学家、院士。1921年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次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从三十年代起曾先后获得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及卫生学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实验医学及生物学会会员、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巴西政府授予奖章、美国热带医学及卫生学学会荣誉会员、德国热带医学及寄生虫学会会员等称号。
涂长望:气象学家、院士。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地理系,后赴英国攻读气象学。1934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1944年底与许德珩、梁希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抗战胜利后改名为九三学社,被选为中央理事。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气象局局长,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世界科学协会常委等。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三、四届中央秘书长。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侯祥麟:石油化学工程学家、院士。1927年入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考取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1945年到达美国卡乃基梅隆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学,获科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代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8年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曾任石油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兼化学化工评选组组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振华基金会副理事长。1986年获意大利恩里科·马太依国际科学技术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
钱令希:工程力学家、院士。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中法工学院。1938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最优等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历任云南滇铁路桥梁工程师、云南大学土木系教授、浙江大学土木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起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历任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大连工学院院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1985年曾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1991年~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理事。
王序:药物化学家、院士。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36年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1940回国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授(贵州遵义),1941年到北平研究院工作,1950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2年底改名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有机化学教授、教研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全国群英会代表,并出席全国群英会。曾任北京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北京药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副组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张煦:通信工程学家、院士。1936~1940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物理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获得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9~1952年任沪江大学教授。1978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曾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2003年获“全国光纤通信与集成光学杰出贡献奖”。
吴浩青:电化学家、院士。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49上海沪江大学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7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并使之成为我国电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61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系主任、教授。1980年任博士生导师。曾为第五届国际锂电池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十、二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第二届亚洲固态离子学会顾问委员会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王仁: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院士。193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附中,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到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部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70年代初,走上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开辟了我国地球动力学的新领域,称为中国地球动力学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先后担任北京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并任《力学学报》副主编、《国际力学科学》(interjofmech·sci)、《大地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
谢希德:物理学家、院士。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后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1949年在美国smithcollege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49年~195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研读,1951年获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3年~198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84年~1988年任上海科协主席。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981年~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97年~2000年担任杉达大学校长。
邱式邦:昆虫学家、院士。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1949年-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系从事蝗虫生理研究。1951年-1957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虫害综合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全国劳动模范。法国农业部曾授予农业功勋骑士勋章。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郭慕孙:化学工程学家、院士。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9年在加拿大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工程专业学会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副组长,冶金学科组成员。《化学工程》编委,《钢铁》编委,《化学工程科学》(英国)国际编辑,国际循环流态化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数据库(codata)中国委员会国家代表。
黄葆同:高分子化学家、院士。1940年~1942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就读,1944年获中央大学理学士学位。1948年在美国texasa&m获硕士学位,1952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52年至195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工学院塑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美国化学会会员。《高分子科学》(英文)、《科学通报》“polymsci,polymchemed”(美国)编委、副主编、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刘元方:放射化学家、院士。1948年~1949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求学,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核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放射化学学报》顾问编委。1987年8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议上,被选为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衔称委员(tit-ularmember,相当于常务委员),1991年在汉堡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
汪尔康:电化学家、院士。195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兼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协会委员,《分析化学》主编、《国际分析化学》、《国际微量化学》杂志编委。
闵乃本: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研究领域包括晶体生长、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学超晶格等,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12月20日,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命名为“闵乃本星”。
苏定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和光学工程专家。1954年毕业于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959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至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与中国2·16米望远镜等多项天文仪器的研制。历任中国科学院天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9委员会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奖四项。为表彰其对天文学的贡献,国际永久编号第19366号小行星命名为苏定强星。
戴立信:化学家、院士。1942年~1943年上海沪江大学就读。1953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成为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首位获奖者。
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62-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0年起浙江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胡壮麒:金属材料学家、院士。195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温合金与特种铸造研究室主任、快速凝固与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材料学会理事,英文版《材料科学技术》杂志主编,《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顾问。
徐匡迪:特殊钢冶金专家、院士。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后留校任教。1972~1979年任上海机械学院冶金系教师。曾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教卫办副主任兼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计委主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2001年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长。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刘高联:工程热物理和流体力学家、院士。1979年~1993年上海机械学院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曾任上海市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专家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国际非线性分析学者联合会(ifna)、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和德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学会(gamm)会员。
周立伟: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院士。1948年~1951年就读于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1966年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电工学院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获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后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光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学会委员、国家科委夜视技术专业组成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2年当选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田炳耕:电机工程专家、院士。1934年就读于上海中法工业专科学校,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41年在交通大学毕业。194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发明微波放大的新器件——空间电荷波放大器。之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展了更广泛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取得多项专利,涉及微波理论和技术、材料科学、电波传播、噪声理论、铁磁体、超导体、声电效应、雷射物理、集成光学、高速电子学等领域。1975年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章乃器: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银行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爱国民主先驱。1935年秋,被聘为沪江大学的教授,讲授“国际金融”、“中国财政”等课程。1936年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与沈钧儒等7人被捕,世称七君子事件。获释后任安徽省民众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安徽省府委员、财政厅长等职。1940年创办上川实业公司任总经理。1949年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1953年任粮食部部长。
李一氓:外交家,诗人和书法家。1921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沪江大学和东吴大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秘书长,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等职。1949年担任旅大行政公署第一副主席、大连大学校长。建国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张国藩:物理学家、力学家、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沪江大学。1931年赴美国留学获理科硕士学位和工程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在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沪江大学、北洋工学院、岭南大学等校任教。一级教授。曾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津沽大学校长、天津大学校长、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科协一届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和天津市委主委。
雷洁琼:社会学家。1925年赴美国留学,获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1941年在沪江大学任教授。1945年参加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81年以来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担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常委、副主席;全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李道豫:外交家。195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历任外交部国际司科员、副处长。1980年外交部国际司处长。1981年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1983年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1984年外交部国际司司长。198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部党委委员。1990年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副部级)。1993年驻美国大使(副部级)。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陆燕荪:机械工程专家。毕业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起在哈尔滨锅炉厂工作,历任总工程师、厂长。1984年任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总经理,1985年任机械工业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6年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总工程师、机械电子工业总工程师,1989年~1994年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曾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长等。现任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荣誉理事长、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长、国家科技奖励复审委员会委员等。
孟建柱:高级经济师。1987年~1991年在上海机械学院工业企业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部长。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