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96年,同年建成一个图书室,即南洋公学藏书楼。
1919年10月,建成独立的图书馆大楼,命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
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
1956年,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及百分之九十二的藏书随交通大学内迁西安。
1957年9月,交通大学图书馆随校分设西安、上海两地。
1981年7月,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王震等同志亲自关怀下,原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先生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1985年10月,包兆龙图书馆落成使用。
1990年,为适应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发展,在闵行校区兴建了包玉刚图书馆。
1992年10月,包玉刚图书馆建成。
2005年,学校整体战略开始向闵行校区转移,遂计划在闵行校区兴建新馆。位于闵行校区中心位置的新馆,即当前的主馆。
2006年3月11日,主馆奠基。
2008年9月,主馆正式启用。为配合学校整体布局,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分别搬迁至徐汇校区西大楼、新上院,分别定位为图书馆储备书库、社科阅览室。
2013年4月,储备书库正式启用;9月,社科馆正式启用。
2014年12月,李政道图书馆正式落成。
2019年,包玉刚图书馆开始进行大修。
2021年4月8日,包玉刚图书馆正式恢复开放。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