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60-1984)

1960年4月29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时任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钟民为第一任校长。

1964年8月11日,在上海人民委员会大礼堂,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举行了首届毕业生典礼,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市长曹荻秋亲临,1300多名学生取得了11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

196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半工半读工业大学”,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国家教育部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成绩,赞誉为”全国半工半读的一面红旗“。

1972年12月5日,经市委批准恢复“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名称。1977年,学校在经历文革后恢复招生。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11月,经市委批准,成立了本科层次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轻工分校,每年从高中毕业生招收学制四年的全日制本科生。

20世纪70年代,学校组织编写的《电子技术讲座》(4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1000万册。

1982年6月25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教卫办同意学校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等八个工科专业和职工教师进修班的二个理科专业为本科专业。

1983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成为全国独立建制的职工高等学校办本科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

1984年7月19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名后,性质、任务不变,仍坚持职工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授予学位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试点单位。

1985年,首届教师节期间,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出席了学校建校25周年庆祝大会。

1987、1988年受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从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各招了三个班,设置了管理、计算机、机械、电子技术、外语等专业的职教师资班。

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

1959年,上海钢铁工业专科学校创办。“文化大革命”期间,钢专停办。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分别对所属各基层单位在“文革”期间开办的“工人大学”进行调查和整顿,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于1980年6月3日批准上钢一厂、二厂、三厂、五厂和上海钢铁研究所创办的5所学校继续办学,统一定名为职工大学。

1982年2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上钢五厂、上钢二厂和上海钢铁研究所的3所职工大学,合并成为上海冶金职工大学,校址建于吴淞同济路90号。

1990年,上海冶金职工大学、上钢一厂职工大学、上钢三厂职工大学合并成上海冶金联合职工大学。

1999年8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冶金联合职工大学和上海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建立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市教委领导管理。同年11月24日,举行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典礼。学院设宝山、浦东2个校区,并有3个办学点。设有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材料加工等5个系科计16个专业。此外,该院还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合作开办了商务英语、现代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

2001年,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历史上的分校校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985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同意,学校成为成人高校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试点单位。

1989年6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为全国第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成为全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中惟一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曾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办过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还与浙江大学合作举办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邀请丁肇中、杨振宁等国际国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担任兼职教授,并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昆士兰tafe集团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和办学实体;国家教育部一直将学校列为联系点、改革点和试验点,授予全国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有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机电实训基地,同时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和上海高职热线网都在学校设有网站。

1992年9月,学校获得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同年,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1995年建校35周年之际,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发信祝贺,赞誉学校是“上海市成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国家教委也发出贺信,肯定学校“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年1月,学校与上海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下岗待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培训工程”。

1995年12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墨尔本西城北城tafe学院合作举办两年制非学历国际经贸班,迈出了中外合作办学实质性的一步。

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进入首批高职教育招生。同年,学校再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

1998年,被市教委评为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1999年,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发起的首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大陆举行,开启两岸交流高职教育的大门。同年3月,市教委为支持学校高职教育的发展,决定将位于浦东杨思镇的上海体育师范学校划转二工大,并成立二工大浦东校区;6月30日,举行揭牌仪式;7月9日,首届高职班学生毕业典礼在浦东杨思校区举行。

2000年4月17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tafebrisbane学院院长derekwhitlock一行3人来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同年,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tafe集团签定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外合作的昆士兰学院。

2000年5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建校40周年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对口人才”。7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成人高等学校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

2001年1月11日,四校迁建浦东的在浦东张江举行;11月20日,新二工大成立大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浦东杨思校区隆重举行。2002年8月17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体搬迁浦东新校区。2002年9月28日上午,新生开学典礼在新校区隆重举行,市教委主任张伟江等出席了开学典礼。2002年12月10日,新校区落成暨建校42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市长周禹鹏及浦东新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获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9月,学校与美国布莱尔德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2014年12月18日,学校与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联合举办首届建桥大赛,比赛通过两校同步视频方式进行,学校试点班学生参赛。2015年5月20日,洲际酒店英才班就业意向书签约仪式举行;6月27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首届外国留学生毕业典礼举行。

2016年5月,学校与中国自行车协会签署智能制造战略发展与合作协议。2017年1月,学校派出教师及管理人员10人,赴台湾地区龙华科技大学,参加了为期10天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师资培,并顺利结业;同月,学校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8月,学校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9月,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2017级中美合作办学bc项目开学典礼;10月,德国hwk教育与考试中心揭牌暨首批成员学院颁证典礼举行。2018年,学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成立学校考试中心;1月11日,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签约;3月8日,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签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战略协议。2019年11月9日,国务院专家组对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施实地考察。2020年1月8日,学校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

2020年正式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提早培育)单位。2021年5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为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10月,牵头成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担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会单位。

2021年12月,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揭牌成立。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上海市副市长陈群等出席成立大会。

2022年2月26日,由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上海劳模学院在浦东正式开学,劳模实验班、上飞公司劳模进修班和上海电气劳模工匠研修班同时开班。2023年2月14日,上海市高校继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揭牌成立。

2025年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4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5月,获批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