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西岸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上海西岸历史变迁

上海西岸

历史变迁

上海西岸所在的徐汇滨江地区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因其紧邻黄浦江岸,地势开阔,河道纵横,曾集聚了包括龙华机场、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承载了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

铁路南浦站(1907)在淞沪抗战的硝烟下承担着上海客、货运的重任;

龙华机场(1917)在20世纪40年代是东亚最大的国际机场;

上海水泥厂(1920)作为中国第一家湿法水泥厂铸就了国际饭店不朽的神话;

北票煤炭码头(1929)是解放后华东地区的能源中心;

上海合成剂厂(1948)生产的“白猫”洗涤用品曾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备品;

上海飞机制造厂(1950)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诞生地。

2010年,上海市启动包括世博会场在内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徐汇滨江成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六大重点建设功能区之一。参照德国汉堡港、英国金丝雀码头等“棕地”复兴成功经验,徐汇滨江地区创造性的运用“上海corniche”的设计理念,结合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构建出开放空间整体的故事线索,完成了旧工业的搬迁以及公共开放空间的打造。

2011年末,徐汇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战略,上海西岸正式作为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的新称谓被广泛使用。

2012年起,在“规划引领、文化先导、产业主导”的总体开发思路指导下,围绕着“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西岸传媒港”等核心项目,上海西岸启动了新一轮产业发展计划。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