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港口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山东港口建设历程

山东港口

建设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烟台、青岛等地相继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把持海关和航运。

民国时期,山东港口建设缓慢,码头设施简陋,货物堆集场地狭窄,货物装卸全凭人力扛抬搬运。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沿海港口恢复生产。

70年代,山东省开始大规模建设港口,加速港口装卸机械化,各港口吞吐能力大增。黄岛大型油码头和石臼港煤炭专用码头建成,为石油、煤炭出口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8年,山东沿海港口运输生产能力达16·1亿吨,居全国第2位,外贸、金属矿石、液体散货吞吐量居全国第1位。

2022年4月3日,海铁大列驶出淮北青龙山站,标志着“淮北-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顺利开通。

截至2021年7月,山东港口累计建设内陆港19个,开通铁路班列线路72条。

2022年12月30日,山东港口2022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两项数据继续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较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均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2022年全年,山东港口海向新增航线37条,航线总数达327条,其中外贸航线233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2024年1月16日,山东省科技引领港航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山东港口2024年度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召开。大会期间,山东省港口集团与百度举行大模型研发合作启动仪式,双方将联合探索大模型港口应用场景,推动大模型试点应用,赋能港航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和生态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4年4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海洋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山东港口全年完成集装箱量41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8%,位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24年9月21日,山东港口累计接卸40万吨级大矿船突破500艘次。

2024年10月29日,山东港口走进山西供应链综合服务推介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截止12月,山东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