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5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
科研平台平台名称 | 平台类别 | 主管部门 |
---|
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科技厅 |
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 |
电动汽车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山东省磁悬浮轴承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科技厅 |
山东省磁力分选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科技厅 |
低碳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 |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 | 山东省教育厅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据2025年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获批17项国家重点类科研项目,获得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科研项目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执行期限 | 经费(万元) |
---|
电力电子化配电系统谐波传播溯源与主动抑制基础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孙媛媛 | 2024·01-2027·12 | 260 |
“光—储—路—车”协同的高效能与高弹性能源交通融合基础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王辉 | 2024·01-2027·12 | 260 |
高惯量储能型同步调相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叶华 | 2023·12-2026·11 | 616·32 |
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试验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郝全睿 | 2023·12-2027·11 | 1575 |
新能源为调频主体的低碳电网频率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张峰 | 2023·04-2025·03 | 100 |
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同步稳定机理及控制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课题 | 张恒旭 | 2023·01-2027·12 | 220 |
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恢复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课题 | 刘玉田 | 2023·01-2026·12 | 260 |
新型电力系统有功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课题 | 丁磊 | 2023·01-2026·12 | 260 |
双碳目标下计及高密度能源有序转化的多元能流互动耦合关键技术及工程平台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课题 | 吕天光 | 2023·01-2026·12 | 260 |
无常规电源支撑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稳定运行及直流送出关键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刘玉田 | 2022·11-2025·12 | 700 |
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及并网试验关键技术和装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丁磊 | 2022·11-2025·12 | 740 |
大规模风电/光伏多时间尺度供电能力预测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杨明 | 2022·11-2025·10 | 986 |
大功率低成本海上风电高效能量传变理论与控制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 张祯滨 | 2022·11-2027·02 | 500 |
船舶绿色动力系统构型与谱系化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邹亮 | 2022·12-2026·11 | 1760 |
基于灵活性挖掘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协同运行关键技术与仿真平台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杨明 | 2022·01-2025·12 | 260 |
电—热—机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劣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李清泉 | 2020·01-2023·12 | 285 |
基于多元柔性挖掘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运行关键技术与仿真平台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 | 杨明 | 2020·12-2023·11 | 370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项目名称 | 奖励级别 | 完成人 | 获奖时间 |
---|
基于能量流协同控制的风电主动支撑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丁磊 | 2023 |
大容量海上风电机-场-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张祯滨 | 2023 |
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时空演化机制与深度抑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张黎 | 2023 |
规模化电力电子设备接入下电能质量扰动辨识关键技术及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孙媛媛 | 2023 |
新能源配电系统智能感知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吕天光 | 2023 |
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功率平衡能力评估与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杨明 | 2022 |
配电网分布式纵联保护与故障恢复技术及应用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术成果一等奖 | 高厚磊 | 2022 |
促进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电网功率平衡能力评估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杨明 | 2022 |
交直流多微网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术成果一等奖 | 吕天光 | 2021 |
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振荡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 | 叶华 | 2021 |
参考资料: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