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绵阳卫生学校
1958年9月, 根据绵阳专署的通知,绵阳专区人民医院卫生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地址为绵阳县大西门外大西村(现涪城路353号),校园占地面积4亩左右,主办机关为绵阳专区人民医院。9月21日,开学行课,首批学生76名(医士专业37名、护士专业39名),学制为3年。
1959年5月, 绵阳专署通知,学校与专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开,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属专署直接领导。
1971年12月,学校恢复招生,学制二年。护士专业班由地区一、二医院、精神病院以及部分县医院办,教学工作办班单位组织实施,学籍由学校统一管理,学生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1978年 7月,行署批复,同意学校设附属医院,开设门诊和住院部,配置30—50张病床。
1987年,根据省卫生厅指示,医士专业从本年起学制改为四年(招初中毕业生入学)。
1995年5月,四川省政府确定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绵阳中医学校
1960年2月,由绵阳专署下辖的三台县政府行文,组建成立三台县中医进修班。
1965年秋季,正式成立三台县中医学校
1973年秋,四川省卫生厅正式行文,将三台中医学校纳入绵阳地区卫生中专计划招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兼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两年。
1975年7月,绵阳地区正式行文接收三台中医学校,由绵阳地区卫生局主办,并更名为绵阳中医学校。
1981年6月,四川省高教局、卫生厅、省文教办公室报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绵阳中医学校为全省卫生中专重点学校。
1985年2月,绵阳中医学校由三台县琴泉寺正式迁往绵阳市南山寺新校区办学。
1988年,与原成都中医学院联合办学,首次开设统招中医士大专班。
四川省绵阳水利电力学校
1939年,川北行政公署创设“国立遂宁高级农业学校”。
1964年10月23日,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批准在遂宁农校创办绵阳专区水电职业学校。
1965年6月22日,绵阳专区公署统一规划合并两校,校址在永兴,同意使用绵阳专区水电职业学校校印。
1966年-1971年,停止招生。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专业设置改为“农田水利工程”、“农村电站”,各招一个班,计100人。
合并组建
绵阳医科学校
2000年10月,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和四川省绵阳中医学校合并,成立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隶属绵阳市教委管理,受卫生局业务指导。12月,绵阳医科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3月,教育部正式确定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4年4月,绵阳市教育局向市人民政府提请《关于创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报告》。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在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同时撤销绵阳医科学校的建制。
2009年,绵阳市政府将绵阳富临医院国有股权划转给学校,成为学校附属医院。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12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为“通过”。
2015年3月,按照绵阳市政府的安排,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原四川省绵阳水利电力学校进行整合,原四川省绵阳水利电力学校69人成为整合后的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工。11月,学校正式入驻位于绵阳市教育园区的新校区。
2016年9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正式挂牌成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7年2月,学校牵头成立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8月,学校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成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9年10月,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4月,安州区人民医院成为学校附属医院。9月,学校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12月,四川省中医药局和绵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协议。
2022年1月,学校入选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c档)。4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成为学校非直管附属医院。6月,岳池县中医医院成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
2024年8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在安州区人民医院揭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