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四川外国语大学始建于1950年,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
1950年3月,根据中央关于培养俄语干部的指示,西南军区作出决定组建俄文训练团。4月,俄文训练团在重庆山洞正式成立。
1951年1月,西南军大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训练团改为附设俄文大队,直属校部领导。1952年5月,贵州军区俄文班学员到达重庆编入俄文大队。
1953年5月21日,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54年10月,西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随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撤销而撤销,学校改属中央高等教育部领导。
1959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改为“四川外语学院”,设四年制俄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并陆续开设法德语专业,郭沫若为学院题写院名。1963年5月,由于专业增多,招生人数扩大,校舍不足,经四川省高教局决定,暂借北碚歇马场农机校校舍使用。学校决定英语系迁址上课。9月,根据教育部计划,四川省决定成立重庆外国语学校,学校被指定为接受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的十二所高等学校之一。
1970年11月,由于西南政法学院撤销,四川外语学院由北碚迁往沙坪坝烈士墓原西南政法学院校址。1971年12月,学校成为四川省唯一实行军管的高校。
1972年,学校停止招生六年后,开始恢复招生,面向全国招收首届工农兵学员。1979年1月,学校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12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出国留学生预备部正式成立。
1980年6月6日,邓小平就四川外语学院德国专家关于学校校址问题的来信作出批示,西南政法学院和四川外语学院都要办,原校址一分为二,两校共用。学校校址最终确定为沙坪坝烈士墓。1982年3月19日,学校成为中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之一。1986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更名发展
2013年4月14日,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由重庆市管理。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5月12日,与四川大学等20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10月23日,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2021年7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成立。9月,学校成为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2022年3月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当代中国研究院和区域国别研究院庆典暨授牌仪式在学校宏文楼举行。12月2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影视产业学院暨西部影视译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4月8日,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7月,学校成为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12月14日,“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理事长单位。
2024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个宗卡语课程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正式开课。
2025年5月2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治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及合作协议签署。6月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国际报告厅举行。7月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策马esg全球治理人才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宏文楼2楼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