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有25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制药、应用化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五粮液白酒学院 | 生物工程、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
四川轻化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
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 |
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 |
四川轻化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美联合办学项目)、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区域发展、旅游管理、投资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 |
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 | 英语、翻译、日语、西班牙语、商务英语 |
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国际学院 | / |
四川轻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四川轻化工大学新农村发展学院 | / |
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 | 中国画、油画、水彩、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四川轻化工大学盐帮美食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营养与美食、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区域发展、投资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 |
四川轻化工大学消防与安全学院 |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1月(官网学校概况与学院设置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有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类别),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类别 | 名称 |
---|---|
进入esi全球前1% |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 |
四川省重点学科 | 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 |
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药学、法律、教育、音乐、美术与书法、设计、会计、农业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且只展示部分学科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学位教师1100余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近50人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8人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类别 | 名单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庹先国等 |
教授 | 李成学、刘军、李玉龙、郭五林、袁玉全等 |
博士 | 陈昶、李超、王海燕、宁欣强、马婧、黎雷等 |
四川省教学名师 | 龚敏、傅成华 |
省级教学团队 | 人工智能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 |
材料腐蚀与防护高校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教学团队 |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团队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且只展示部分师资情况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10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国家一流课程,50门省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酿酒工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自动化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学前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网络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酿酒工程、会计学、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化学、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
省级特色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 |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固态酿造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工实验中心 |
化学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
化工安全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食品与发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一流课程 | 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 |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 |
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 |
产品创新设计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质量工程 |
●教学成果
类别 | 名称 |
---|---|
200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 | 四川省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的理思与实践 | |
普及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整体推进工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全面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 |
四川省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 |
坚持教材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教材) | |
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 |
《英文商务写作教程》(教材) | |
忧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全面推进微机课程体系建设 |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立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
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 | 《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生物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 |
大学物理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多元智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
西部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 |
构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集成化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 |
基于化工类专业群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 |
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 | |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研究与“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 | |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 地方高校“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传承地域非遗技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 |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 |
面向传统酿造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流白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
以学为本、双核驱动,特色工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 | |
基于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双创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
“管理+经济+技术”三位一体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
基于区域内共建共享的高职公选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 |
面向工程应用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 | |
现代学徒制“三纵五横”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且只展示部分教学成果 |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四川轻化工大学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累计培养了来自50余个国家近千名的各类留学生。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考察或联合培养,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联合举办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培养近300名毕业生。学校获批四川省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四川省引才引智基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多个国家公派项目实施单位。
●学术交流
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到四川轻化工大学作学术讲座。四川大学讲席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学者王兆鹏教授到四川轻化工大学作学术讲座。
2023年11月,西南民族大学杨荣教授为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师生作专题学术讲座。贵州师范大学张必胜教授到四川轻化工大学作学术讲座。美国匹兹堡大学冯志炜教授应邀到四川轻化工大学作学术报告。
2024年5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开亮博士作学术报告。四川大学张伟年教授应邀到四川轻化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电子科技大学荆燕飞教授应邀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作学术报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勇教授应邀为人文学院学生作学术讲座。9月24日,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汇智·聚贤”——走进四川轻化工大学活动在李白河校区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