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省级科研站点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
名称 | 批准时间 | 批准部门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 | 科技部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
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22 | 科技部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 | ||
农业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 | 2023 | 教育部 |
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2016 | |
动物抗病营养实验室 | 2007 | |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 | 2005 | |
畜禽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共建) | 2022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 2022 | |
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 2011 | |
动物抗病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 2011 | |
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2011 | |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 2008 | |
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21 | 自然资源部 |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 2018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20 | 四川省 |
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18 | |
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13 | |
动物抗病营养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10 | |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08 | |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2004 | |
厅局级重点实验室(25个) | ||
西南区草种质资源创制利用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 | 2023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
“作物重大病害”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2015 | 四川省教育厅 |
牛低碳养殖与安全生产实验室 | 2015 | |
农业信息工程实验室 | 2015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 2013 | |
木材工业与家具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13 | |
鱼类营养与安全生产 | 2010 | |
果树栽培与生态实验室 | 2009 | |
农业环境工程实验室 | 2008 | |
环境公害与动物疾病实验室 | 2008 | |
畜禽品种资源发掘与利用 | 2006 | |
无公害农药研究实验室 | 2006 | |
四川省风景园林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06 | |
茶叶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 2004 | |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实验室 | 2004 | |
土地资源信息实验室 | 2001 | |
草业工程实验室 | 2001 | |
园艺植物种质改良实验室 | 2001 | |
森林保护学实验室 | 2001 | |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实验室 | 1999 | |
生态林业工程实验室 | 1999 | |
作物生物工程实验室 | 1995 | |
动物生物技术中心 | 1995 | |
植物遗传和育种实验室 | 1995 | |
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 2012 | 四川省教育厅、环保厅 |
厅局级长期科研基地(3个) | ||
都江堰灵岩山常绿阔叶林省级长期科研基地 | 2022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
四川崇州禾本科草种质资源及育种利用省级长期科研基地 | 2022 | |
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省级长期科研基地 | 2019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 | ||
西南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教育部 |
动物抗病营养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7 | |
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
西南玉米技术创新中心 | 2007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业草原西南森林与草原生态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1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林业草原红豆杉西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 | |
四川省中药材育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四川省发改委 |
四川省畜禽营养与饲料工程实验室 | 2019 | |
四川省风景园林花卉工程实验室 | 2015 | |
四川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3 | 四川省科技厅 |
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00 | |
四川省新型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 2013 | |
四川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 2012 | 四川省环保厅 |
“农村水安全”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厅 |
四川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
村镇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
协同创新中心(6个) | ||
川猪产业升级与猪肉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2019 | 教育部 |
西南城镇风景园林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 2015 | 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 |
耕地保护与农产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2015 | |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2014 | |
川粮丰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 2014 | |
西南区生猪优质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2013 | |
社科研究基地(5个) | ||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2007 |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 |
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 2021 | 四川省社科联 |
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 2015 | 四川省教育厅 |
德国研究中心 | 2013 | |
四川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传播研究中心 | 2013 |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 | ||
国家粮食安全与天府粮仓重点实验室 | 2022 | 四川省社科联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 | ||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23 | 四川省科技厅 |
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5 | |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05 | |
玉米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1 | |
科学观测实验站(5个) | ||
农业农村部四川大豆综合科研试验基地 | 2022 | 农业农村部 |
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 | |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 | |
四川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 | |
自然资源部成都平原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建) | 2011 | 自然资源部 |
条件平台(1个) | ||
国家实验猕猴种源基地 | 2005 | 科技部 |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 | ||
葡萄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2020 | 四川省科技厅 |
特色药用植物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2020 | |
樱桃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2021 | |
农产品全程控制技术中心(1个) |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雅安中心 | 2022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2月,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以上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单位 | 时间 | 获奖级别 |
---|---|---|---|---|
1 | 籼型杂交水稻 | 四川农学院(主研单位) | 1981 |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
2 | 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 | 颜济、张显志、王世光、杨俊良、孙福珍、邹应龙 | 1990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3 | 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 | 周开达、李实贲、黎汉云、李仁端、孙晓辉 | 1988 | |
4 |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 | 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贾仁勇、陈舜、黎渊 | 2013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5 | 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 | 荣廷昭、潘光堂、黄玉碧、曹墨菊、高世斌、兰海 | 2008 | |
6 | 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 | 荣廷昭、刘礼超、倪昔玉、雷本鸣、黄玉碧、潘光堂 | 1996 | |
7 | 促菌生的研究 | 何明清等(主研) | 1987 |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
8 | 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 | 颜济、杨俊良、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 | 2000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9 | 《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 | 朱庆等[8] | 2020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0 | 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 | 周小秋、邝声耀、冯琳、戈贤平、刘辉芬、姜维丹、米海峰、吴培、刘扬、唐凌 | 2019 | |
11 |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 陈代文、车炼强、詹勇、吴德、余冰、虞洁、张克英、何军、韩继涛、张璐 | 2018 | |
12 |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 | 马啸等(主研) | 2017 | |
13 | 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 朱庆、刘益平、赵小玲等(主研) | 2014 | |
14 | 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 | 黄玉碧等(主研) | 2014 | |
15 | 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 | 郑有良等(主研) | 2014 | |
16 | 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 | 周小秋、邝声耀、戈贤平、王尚文、冯琳、刘扬、唐凌、高启平、姜维丹、唐旭 | 2013 | |
17 | 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 | 邹立扣等(主研) | 2012 | |
18 | 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 | 陈代文、吴德、杨凤、张克英、余冰、方正锋、罗旭芳、李芳溢、何健、李勇 | 2010 | |
19 |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 | 李仕贵、马均、李平、黎汉云、周开达、高克铭、王玉平、陶诗顺、吴先军、周明镜 | 2009 | |
20 | 四个南方重要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 | 陈其兵、张健等(主研) | 2007 | |
21 |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 郭万柱、娄高明、徐志文、孙迎中、石谦、王琴、王印、王小玉、季永诚、汪铭书 | 2005 | |
21 | 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选育与应用 | 汪旭东、吴先军、李平、杨文钰、高克铭、何礼、马玉清、马均、龙斌 | 2003 | |
23 | 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应用推广 | 黎汉云、刘代银、周开达、龙斌、李仁端、黄世超、李仕贵、杨林、朱建清、马均 | 2000 | |
24 | 猪、鸡营养参数及配方新技术研究 | 王康宁、赵玲等(主研) | 1997 | |
25 |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与利用研究 | 刘世全等(主研) | 1995 | |
26 | 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中国畜禽品种志》的编写 | 邱祥聘等(主研) | 1987 | |
27 | 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 | 徐廷文等(主研) | 1987 | |
28 |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 杨凤等(主研) | 1985 | |
29 | 纸浆竹林集约栽培模式研究 | 江心等(主研) | 1998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30 | 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选育 | 陈圣偶等(主研) | 1998 | |
31 |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应用 | 孙晓辉、李实贲、张景国、梁禹九、田彦华 | 1991 | |
32 | 九省市主要经济自然区土壤及粮食作物污染元素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 刘世全等(主研) | 1987 | |
33 |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域化选育布局及配套应用研究 | 赖仲铭、荣廷昭等(主研) | 1987 | |
34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杨文钰团队 | 2023 | 中央一号文件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四川农业大学馆藏文献资源1799万册(件)。
学术期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经济动植物、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和生物科学等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情况,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
期刊获奖情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在1999年获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2004年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四川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四川省优期刊二等奖,202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2年“天府期刊卓越期刊行动计划”一流期刊,2021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19年四川省高校科技精品期刊。
2013年10月27日,李明洲和李学伟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上作为article(研究论文)发表。该期刊影响因子为35·2,创下学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之最。
2018年9月7日,学校水稻研究所陈学伟教授团队在《科学》在线发表了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水稻转录因子ipa1促进高产并提高免疫”(a singl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both yield and immunity in rice),该论文的发表实现了学校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