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院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篆刻文字,同时结合学院人文气息浓厚的特征,择一篆刻特有的“文”字配以印章风格,最终确定整体设计思路。新版视觉标志外部以吴昌硕、齐白石、李叔同等名家常用的篆刻“文”字为基础进行设计。该字造型和学校的“老校门”具有相似性,都具备厚重、质朴的风格。综合两者风格,融合设计、图底交融,不仅巧妙融入了学校的传统元素,还表达了学院长期积淀的文化韵味和历久弥新的精神面貌。
考虑到学院包含新闻传播学科,在标志内部选取“闻”字造型以彰显其特性。“闻”既是传播学的内容本身——信息,又是传播的经典载体和路径。而“闻”外已是门,所以在标志中取“耳”做变体。从形态来看,横为目,竖为耳,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意,它寄予了学院学子能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天下之人的意涵。
在颜色的设计上,选择“赫赤”这一传统中国色。《释名·释采帛》中有言:“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院标采用赤色,希望表现出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人文气息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同时也饱含对学院学子光辉日新的祝福。宏观来看,视觉标志以篆刻为视觉风格,巧妙地将象征现代意义的川大老校门和篆刻的“文”字异形同构于一起,塑造出疏与密、离与合、外方内圆的艺术效果;内部似太极图的反转配以外部的对称,有着沉稳厚重的图腾之感。
学术传统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根柢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都开展大型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际、中国国内学者主讲,拓展全院师生的学术视野。还举办了多期由优秀博士生主讲的“博士论坛”,以及由硕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与主讲的“尊经论坛”;同时鼓励本科生进行文学创作,资助出版了《起点》、《青桐》等文学刊物,资助所有主干课出版了课程刊物。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