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沿革

绵阳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在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高师班的基础上,成立省属的“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设文、理两科,师资从四川省内中等学校中抽调,校址涪城区石塘乡。

1958年8月,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毕业后,成立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遂宁工学院、绵阳教育干部学校等合并,成立绵阳大学。

1959年7月,调整为绵阳专科学校,设工、农、医三科,迁址遂宁城关裕丰正街。其后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将有关专业分别合并于重庆大学和泸州化工专科学校,留下的工科机械专业在1960年迁至绵阳工业交通技术学校。

1961年至1962年,先后停办和撤销绵阳工业交通技术学校及绵阳专科学校(其时学校位于遂宁)。其时,由于培训中学师资的需要,在绵阳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时调去绵阳工业专科学校的部分人员和图书仪器。

1966年后,一度停止招生。

1971年,恢复中学教师进修和训练中学行政领导干部工作。

1977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的高师班学生。

1978年12月,在高师班的基础上建立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师班学生全部转为师范专科学生,原绵阳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一分为二。

1979年秋(《中国高等学校简介》显示为1978年6月),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迁址绵阳市东郊新址办学,增设英语科,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仍留遂宁县,改为绵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8年,获国家教委嘉奖。

199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绵阳教育学院

1·两所前身

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

民国24年(1935年)秋,合并十三区内各女中校班成立绵阳县立女子初级中学。

民国26年(1937年)2月,改为十三区联立女初中。

民国29年(1940年),在联立初级女子中学丰谷分校的校址上成立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其时县立女中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范科两个班的学生一并归附绵阳示范学校,其后又兴建起绵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同年8月,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称四川省立绵阳师范学校,校址原在绵阳县城之内,招收两个班,其中师一班为男生、师二班为女生。

抗日战争期间,师生疏散至县属丰谷镇,后以该处为校址。

1950年,军管会派军代表接管学校,定名为“川西区立绵阳师范学校”,并将绵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入。

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

1970年,与东风学校(今丰谷中学)合并,改名为东风五七战校。

1971年,与东风学校分开办学,恢复招生,并恢复原校名,除开普通师范外,先后开办了两年数理、文史和3年制英语班,为绵阳等县市培养初中师资。

1984年起,先后开办体育、音乐、美术等班级培养专业师资。

1993年,经省检达标。

1994年,接受国家教委中师标准化建设检查验收,被认定为“目前全国办得好的几所乡村师范之一”。

绵阳教育学院

1986年,绵阳市中学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3年11月,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

1996年11月,绵阳教育学院正式挂牌。

2·合并建校

2000年3月,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绵阳教育学院,成立“四川省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小教大专部”。

合并发展

2002年3月,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学校,合并后校名定为绵阳师范学院,同时撤销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绵阳教育学院的建制。

2006年5月,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7年10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1年10月,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020年7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同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12月,绵阳师范学院被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2022年4月,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