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办学条件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院现设有3个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光学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及后备人选11人、省、市突出贡献专家3人;学院现有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55人;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和学术交流的经历。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卡玛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黄卡玛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黄卡玛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陈星、刘长军、张彬、张启灿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周寿桓、黄卡玛、曹益平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黄卡玛、陈星、曹益平、高勇、冯国英、张启灿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张彬、张蓉竹、陈文静、周昕、李大海、何小海、刘长军、雷印杰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黄卡玛、刘长军

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创新领军人才:黄卡玛

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何小海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招生领域1个;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点1个。

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光学工程、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电物理

博士点:光学工程、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电物理、信息系统安全

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光学工程、光学、物理电子学、信息系统安全

省重点学科:光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学院建立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四川省精品课程 2门,出版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教材9部。学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课程比例达85%,全过程考核课程比例达 100%。

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在本科教学教改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国家级教改立项2项,省部级教改立项 5项,校级教改立项21项。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各类教学奖励30多项。

学生成绩

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建立了系统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创新能力培养五大平台。通过在学生自主管理的电子科技园、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的锻炼和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思维活跃、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等各种奖励80多项。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