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软件学院新媒体中心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北大学办学条件

中北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5个。

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招生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装甲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
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
仪器与电子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智能感知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工业工程标准化工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英语广播电视学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艺术学院音乐学音乐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工程力学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半导体与物理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应用物理学
参考资料*专业为新获批未招生专业

注:名录不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27人,专任教师2108人,其中教授318人,副教授718人,教师博士化率70·8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两院外籍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7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军委科技委和装备发展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30人。。

国家重点学术领域人才
类别名单
两院院士李魁武(专职)
朵英贤、王泽山、张锡祥、王哲荣、苏哲子、刘竹生、胡永康(双聘)
国家 “万人计划” 杰出人才张文栋、刘俊、熊继军、薛晨阳、张国军、唐军、丑修建、谭秋林、申冲
何梁何利基金奖刘有智、张治民、李晋闽、张文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薛晨阳、张文栋、熊继军、刘俊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丑修建、唐军、孙桂全、陈平、郑永秋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何剑、焦纬洲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文栋、张记龙、熊继军、刘俊、刘亚青、谭迎新、李永红、薛晨阳、王强、沈兴全、赵宇宏、陈钱
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刘俊、熊继军、孙永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首席熊继军、薛晨阳、丑修建、刘文耀、张国军、谭秋林、王红亮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张文栋、熊继军、张治民、李晋闽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刘俊、熊继军、薛晨阳、张斌珍、丑修建、王强、刘亚青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张文栋、刘俊、熊继军、沈兴全、王强

注:因篇幅限制,仅罗列部分,统计截至2025年3月,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以及各二级学院师资力量板块内容。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2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9个,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优势)学科及学科群10个。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学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中国第6、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中国第8;学校有工程学学科群、材料学学科群、化学学科群位列全球esi前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b+。

学科名称类别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工程山西省重点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重点学科
体育学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力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软件工程
生物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艺术学理论
国际商务硕士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
兵器科学与技术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攀升计划
兵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学科群)高等学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
电子信息应用(军民融合)学科群
服务信创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半导体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特种金属材料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科集群

统计截至2025年1月,参考资料

一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专业学位类别序号领域代码领域名称
1国际商务1025400国际商务
2体育硕士2045201体育教学
3045202运动训练
3艺术硕士4135101音乐
5135108艺术设计
4电子信息6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708540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8085404计算机技术
9085405软件工程
10085406控制工程
11085407仪器仪表工程
5机械12085501机械工程
13085502车辆工程
14085506兵器工程
6材料与化工15085601材料工程
16085602化学工程
7资源与环境17085702安全工程
8能源动力18085802动力工程
9土木水利19085901建筑与土木工程
10生物与医药(2021年新增)20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21086002制药工程
22086003食品工程
11交通运输23086101轨道交通运输
12会计(2021年新增)241253会计
13工程管理25125601工程管理
26125602项目管理
27125603工业工程
28125604物流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备注
1体育学14控制科学与工程-
2数学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物理学16化学工程与技术
4化学17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5统计学(2021年新增)18兵器科学与技术
6机械工程18环境科学与工程(2021年新增)
7力学20生物医学工程
8光学工程21软件工程
9仪器科学与技术22生物工程
10材料科学与工程23安全科学与工程
1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4工商管理
12电子科学与技术25艺术学理论
13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10802机械工程(2018年新增)
2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3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4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2018年新增)
5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6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7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
8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10802机械工程13081701化学工程
2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14081702化学工艺
3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15081703生物化工
40804z1微纳技术及仪器**16081704应用化学
5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17081705工业催化
6080502材料学18082601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7080503材料加工工程19082602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8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20082603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9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21082604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10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220826z2武器能源工程**
110810z1光电信息工程**230826z4机动武器系统工程**
120810z3信息艺术与技术**2499j1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工信部现代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软件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8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兵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北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北大学化工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测试技术及仪器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基地(2个)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艺术团(1个)中国军工文化中北艺术团
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中国军工文化示范单位
国家级文化园(1个)中国军工文化园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留学预备教育中心(1个)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北大学留学预备教育中心
山西省“1331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
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装甲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对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山西省品牌专业(10个)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山西省优势专业(8个)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特种能源技术及工程、安全工程
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工程测试技术、现代管理学
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中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动态测试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8个,不全)山西省化工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兵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微米纳米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安全科学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不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
山西省特色专业(6个)武器系统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兵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测控技术与仪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山西省人才实训基地(1个)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统计截至2025年3月,名录不全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个。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该校尹建平教授团队申报的《“五位一体、五维协同、五育耦合”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育人体系的构建》成果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也是获奖成果中唯一的国防教育领域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7月,学院共有572项成果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成果2项、一等奖成果70项、二等奖成果500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不完全统计)
教学成果奖项获奖时间获奖者备注
“五位一体、五维协同、五育耦合”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育人体系的构建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尹建平第一单位
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张文栋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团队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韩焱
nc&cims实验中心建设1997年王爱玲
电子技术实验改革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年毕满清

合作交流

2022年8月,在“星辰大海等着你”山西行科普活动月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等八位科学家赴中北大学做科普报告,开展空间科学知识普及。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半导体学院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面向长三角在江苏省南通市建设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在晋城市设立先进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在运城市、晋中市、长治市、忻州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忻州市政府共建半导体学院和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中北信创产业基地,与山西百信共建“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和“信创产业学院”,与长城计算机公司、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共同打造“1+1+1”信创产业生态联盟,与山西航产集团共建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通航产业学院。

根据2025年1月学校官网数据,在国际交流方面,中北大学与墨西哥、马来西亚、英国、印度、意大利、新西兰、乌克兰、日本、美国、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院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本硕博层次联合培养、科技科研、学生交流、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与交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