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四川师大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2个,全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1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个,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平台类别 | 数量 | 平台名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院 | 1 | 国际科技合作(日韩)研究院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1 | 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 | 2 | 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
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5 |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 ||
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 | ||
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 ||
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 ||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1 | 四川省纪检监察研究中心 |
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 | 1 | 三苏研究院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1 | 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 | 1 | 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 1 | 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
(数据截至2024年) |
平台名称 | 负责人 | 归口单位 | 级别 | 获准时间 |
---|---|---|---|---|
日本研究中心 | 周介铭 | 教育厅 | 厅级 | 2013 |
韩国研究中心 | 周介铭 | 教育厅 | 厅级 | 2013 |
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赵可清 | 教育厅 | 厅级 | 2007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 | 周晓林 | 教育厅 | 厅级 | 2013 |
火灾防治技术实验室 | 朱杰 | 教育厅 | 厅级 | — |
农田生态能力建设服务工程中心 | 赵仕林 | 教育厅 | 厅级 | 2013 |
四川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 李维 | 教育厅 | 厅级 | 2014 |
特种废水处理实验室 | 刘咏 | 教育厅 | 厅级 | 2013 |
四川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 | 刘咏 | 教育厅 | 厅级 | 2015 |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4年) |
类别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建设期 |
---|---|---|---|---|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 农村土地管理综合改革研究团队 | 杜伟 | 经济管理学院 | 2015—2017 |
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 | 周及徐 | 文学院 | 2015—2017 | |
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 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 | 王川 | 历史学 | 2013—2016 |
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 | 熊良智 | 中国古代文学 | 2013—2016 | |
英美文学与绿色文化研究 | 胡志红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3—2016 | |
处境不利儿童保护与发展 | 鄢超云 | 学前教育学 | 2013—2016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 李华平 | 课程与教学论 | 2013—2016 | |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创新发展研究 | 何云 | 产业经济学 | 2013—2016 |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祁晓玲 | 区域经济学 | 2013—2016 | |
西部民歌传承与研究 | 黄金中 | 音乐学 | 2013—2016 | |
电介质材料、物理及应用 | 赁敦敏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2013—2016 | |
信息传输与处理 | 李焕洲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3—2016 | |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 李维 | 生物学 | 2013—2016 | |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 李均利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3—2016 | |
(数据截至2024年)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四川师大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305项,其中国家社科类项目165项,国家自科类项目140项;获批省部级项目共计456项,其中社科类项目277项、理工类项目179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4月,四川师大拥有2个图书馆,由狮子山校区图书馆和成龙校区图书馆等组成,总面积42142·73平方米;有阅览座位近4000余个。该馆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购买各种电子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elsevier sd、springerlink、jstor、pqdd、ebsco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此外,还收藏了大量有关教学科研、中外历史文化、经典名片等方面的光盘,以及自建的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学位论文、精品课程、考研辅导、教师教育等特色数据库。
截至2024年12月,拥有纸质图书33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3·41册;图书馆有电子图书253·8万余册,电子期刊100·7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72个,电子版学位论文509·56万册,音视频177375小时。2022年图书借还量达到13·29万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275·42万次,电子资源下载量871·1万篇次。
学术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大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为双月刊。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期刊,从1990年起被评定为四川省一级期刊、蝉联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教育类/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2013、2014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18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评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0、2014、2019年分别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04—2021年三轮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11年为扩展版),2012、2014、2017、2020年入选“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资助(第二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是1973年创刊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文理合刊),1978年自然科学版创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出版》列为中国精品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先后加入《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自1985年以来,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以及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所主办的《电子科技文摘》等著名文摘列为核心检索期刊源;并被以下国外著名文摘期刊或数据库列为检索期刊源: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或aj)和英国《动物学记录》(zr)。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