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GIX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清华大学校园文化

清华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一、校徽&校名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于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的军旗。

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标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二、校旗

清华大学校旗为学校标准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左右标准组合。

三、校色&校花

校色为紫、白两色。

校花为紫荆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四、注册商标

清华大学注册商标主要包括: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校徽”、“清华钟型图案”、“清华大学二校门图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标志”图案。

参考资料:

精神文化

一、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二、校歌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清华大学校歌》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三、学风、校风、校庆

1、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2、校风——行胜于言

位于清华大学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

3、校庆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04月26日由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但是,这一准确日期还是存在争议的,另外为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于是学校定为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参考资料: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