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青岛农业大学办学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6个教学院部,开设8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

青岛农业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本科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
烟草
智慧农业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
茶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建筑学
工程造价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园林
林学
风景园林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
马业科学
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
草坪科学与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
土地科学与技术
农业资源与环境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粮食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财务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经济与金融
农林经济管理
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农学(中英合作办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中英合作办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英合作办学)
物流管理(中英合作办学)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
知识产权
公共事业管理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材料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药学
功能材料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
日语
朝鲜语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传播学
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
动画(中韩合作办学)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外包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
动物药学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植物保护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生物育种科学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养殖学
水生动物医学
水族科学与技术
海洋资源与环境
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青岛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注:官网简介页面与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5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2个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含培育学科),2个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2023年11月,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园艺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园艺学、水产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国际商务、翻译、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会计、戏剧与影视
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山东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农业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水产、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0828农业工程c
0906兽医学c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c-
0834风景园林学c-
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c-
0904植物保护c-
0905畜牧学c-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67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00余人次。
青岛农业大学杰出人才
类别名录
双聘院士赵振东、陈学庚、陈温福、陈剑平
长江学者栾升、马军、王增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梁文星、张忠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周功克、孔英珍、聂品、孙青原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丁兆堂、梅旭荣、万方浩、张绍铃、李峰、董雅娟、王春德、董春海、周功克、马渐新、梁文星、孙庆杰、沈伟、张忠华、陈伟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褚栋、李超、王东伟、肖建、章晋勇、曲望达、焦付超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杨然兵、陈伟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沈伟、房经贵、马军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郝智慧、张忠华
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宋希云、王宝维、潘庆杰、赵晓春、王晶珊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尚书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张玉刚、李保华、王然、王宝维、柳楠、王铭伦、刘庆、孙娟、王东伟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柳楠、史衍玺、孙金海、田文儒、柏学进、董雅娟、孙庆杰、王晶珊、刘庆昌、聂品、王宝维、曲宝涵、刘润进、戴洪义、丁兆堂、尚书旗、单虎、郑芝荣、王凯荣
山东智库高端人才刘新民、刘庆华、杨然兵
山东省优秀教师曲宝涵、尚书旗、史衍玺、赵少俐
山东省教学名师崔文善、王宝维、曲宝涵、潘庆杰、田文儒、吕海涛、刘新、赵晓春、王晶珊、尚书旗、单虎
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霍兴花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10月)(注:仅展示部分)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各类特色专业6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各类特色专业28个;建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省级教学平台21个;国家级、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9门(其中包含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建有1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33个三部委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及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获批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55个。

质量工程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园林、园艺、水产养殖学、动画、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
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植物保护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土木工程、英语、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材料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生态工程、茶学、林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绘画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动物医学专业群、应用化学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群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
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
注:官网简介页面与特色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青岛农业大学省级课程建设项目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立项时间
遗传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园艺植物栽培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植物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动物饲养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普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植物营养与肥料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动物繁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农业植物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动物营养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植物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
农业气象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植物病理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土壤肥料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兽医微生物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普通化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植物生理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高等数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管理学原理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基础英语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兽医产科学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
兽医产科学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
国际商法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9年
普通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遗传学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摄像艺术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2月
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2月
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工程制图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摄影艺术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管理学原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企业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企业战略概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波谱解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化学分析与分离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农药残留分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仪器分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发酵工程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普通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微生物学(双语)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微生物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3月)
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教师团队
农业机械团队
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
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植物生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注:仅展示部分

教学成果

2005—2018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82项,培育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其中包含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2005-2018)
成果名称时间等级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机制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一等奖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5年一等奖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2005年二等奖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二等奖
开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化植物学教学改革2005年二等奖
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2005年二等奖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2005年三等奖
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多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5年三等奖
“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探讨2005年三等奖
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2005年三等奖
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和实践2005年三等奖
普通昆虫学课程改革2005年三等奖
农业高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与应用2009年一等奖
学分制环境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完善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三等奖
开展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动物营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学实验体系改革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基于绩效考核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三结合”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3m4s”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2014年二等奖
校企合作计算机软件外包应用型人才“121工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影视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3+1+x”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动物科学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现代农业产业背景下ipm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4年三等奖
多元主体协同开放的“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8年特等奖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全过程、融入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2018年一等奖
高等农林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2018年一等奖
基于社会需求与个人特长结合的兽医硕士专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年一等奖
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评价研究2018年一等奖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群四融五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2018年一等奖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的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3s 模式研究2018年一等奖
植物保护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与实践2018年一等奖
“三阶递进、五维协同”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018年二等奖
动科动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123课堂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学科与专业建设2018年二等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与研究2018年二等奖
校企嵌入式合作培养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二等奖
资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1+2+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3月)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机构立项建设单位。与国外院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30余个,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共同成立了“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等各类国际联合研究机构10余个。积极拓展“外事+”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以及“127”国际化发展模式,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参与共建上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交流培训基地,获批全国首批农业涉外培训合作交流点,“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合作交流
2014年艺术学院与莫瑞州立大学教授开展学术交流
2019年与莫道克大学联合创建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
2020年4月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举办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
2020年12月学校参加中日韩泰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
2022年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召开线上学术交流会
2023年学校研究生参加第十五届中日韩泰四国研究生学术交流
注:仅展示部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