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9个办学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开设50个本科专业(包括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个专科专业。
教学院 | ||
---|---|---|
动物科技学院 |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 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农学院 |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中药学院 |
体育教学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创新创业学院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015人,其中博士教师226人,博士占比28·36%,高级职称348人,硕士生导师8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新秀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3人,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2人,吉林省长白英才3人。吉林省高层次b类人才2人,c类人才2人,d、e类人才137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课程19门。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12门;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 | 动物医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动物医学 |
省级特色专业 | 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技术等 |
省级精品课程 | 西方经济学、蔬菜栽培学、高等数学、数据库原理、动物外科学、毛皮动物饲养学、药用植物学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实习实践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10个。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美国、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师生赴国(境)外进行研修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近三年,出国留学生近30人,分别与韩国庆南大学、中部大学举办了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收了来自中亚、非洲等10余个国家的36名留学生。
2016年,学校与韩国庆南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韩国中部大学合作举办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联合建立产业学院,与大北农集团、长春旭阳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汉峘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了以能力为核心的“3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施“一带二师三全四保”就业服务模式,与吉林市就业服务局、扶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等多地政府部门共建就业服务平台,与400余家国内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建有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毕业去向落实率逐年提高。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